×

小米汽车与谁合作生产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9 21:33:22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生产合作模式经历了从资质共享到自主生产的逐步深化,其核心合作伙伴与供应链布局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一、生产资质与初期代工合作:北汽集团


在小米汽车的早期阶段,其生产资质问题曾引发行业关注。根据工信部公告,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的申报企业名称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小米在 2024 年 7 月获得独立资质前,曾借用北汽集团的生产资质进行生产。这种合作模式与蔚来早期通过江淮代工的路径类似,但小米的资质获取速度更快 —— 从首款车发布到独立资质获批仅用半年时间,而蔚来耗时五年。
双方的合作不仅限于资质共享,还包括零部件与物流协同。雷军在 2024 年 4 月与北汽集团的会谈中明确表示,双方在零部件供应和物流体系上已有深度合作,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此外,小米与北汽蓝谷、宁德时代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芯智能制造,这标志着双方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战略绑定。

二、自主生产能力:北京亦庄超级工厂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是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该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于 2023 年竣工,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计划 2025 年完工,最终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配备 700 余台机器人,关键工艺(如大压铸、涂装、总装)实现 100% 自动化,每 76 秒即可下线一台新车。
工厂的智能化水平体现在多个方面:
  • 研发与生产一体化:工厂内设有 29 个研发实验室和 2.5 公里测试跑道,涵盖 18 种测试路况,可快速验证新车性能。
  • 绿色制造: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达 1640 万度,废水废气处理效率超 99%,重金属零排放。
  • 柔性化生产:涂装车间支持 40 分钟快速换色,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25%。

这一自建工厂模式使小米能够完全掌控生产流程,避免了代工模式可能带来的品控风险,同时为后续车型(如 SUV 车型 YU7)的产能扩张奠定基础。

三、供应链与技术合作:全球顶级供应商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涵盖电池、电驱、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合作方包括:
  1. 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供应磷酸铁锂电池,中创新航作为二级供应商保障产能。
  2. 电驱系统:汇川技术的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提供电机与电控系统,技术覆盖 800V 高压平台。
  3. 智能驾驶: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供应激光雷达,大陆集团提供毫米波雷达,几何伙伴参与自动驾驶算法开发。
  4. 零部件:华域汽车(内饰件)、拓普集团(空气悬架)、蓝思科技(中控屏)等企业深度参与供应链。

此外,小米还通过投资布局产业链,例如战略投资法恩莱特(电池材料)、醴陵旗滨电子玻璃(车载玻璃)等企业,强化供应链稳定性。

四、未来合作方向:产能扩张与区域布局


为应对市场需求,小米计划在武汉建设新工厂,可能与东风汽车合作利用其闲置产能。武汉工厂预计 2025 年底投产,初期产能或达 30 万辆,主要生产增程式 SUV 车型 N3,以覆盖华中及华南市场。这一合作模式既能盘活东风云峰工厂的产能,又能借助武汉的汽车产业集群优势。
在充电网络方面,小米已与蔚来、小鹏、理想等 18 家运营商达成合作,接入超 126 万充电桩,实现全国 2691 个区县的覆盖。这种生态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用户补能体验,增强品牌竞争力。

总结:从 “借船出海” 到 “自主航行”


小米汽车的生产合作路径清晰展现了其战略逻辑:
  • 初期阶段:通过北汽集团解决资质问题,快速实现产品量产。
  • 中期阶段:自建工厂与供应链整合,构建自主生产能力。
  • 长期阶段:全国产能布局与生态合作,巩固市场地位。

当前,小米汽车已实现从 “代工依赖” 到 “自主可控” 的转型,其生产模式的核心是自建工厂为主、供应链深度协同、生态合作为辅。这种模式既规避了代工风险,又通过广泛合作快速提升技术与产能,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