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Ultra 的定位需要从性能、设计、市场定位和行业共识四个维度综合判断:
一、性能表现:超跑级数据,赛道实力碾压传统跑车
- 动力参数: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马力 1548PS,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这一数据远超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1019 马力,3.2 秒)、法拉利 SF90(1000 马力,2.5 秒)等传统超跑,甚至接近布加迪 Chiron(1500 马力,2.4 秒)。
- 赛道成绩:
- 纽北赛道:原型车以 6 分 46 秒 874 刷新四门车圈速纪录,比保时捷 Panamera Turbo S 快 11 秒。
- 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版跑出 2 分 09 秒 944,打破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保持的最速量产车纪录。
- 天津 V1 赛道:量产版圈速 1 分 14 秒 51,仅比 498 万的法拉利 SF90 慢 0.04 秒。
- 赛道配置:
- 全碳纤维车身:覆盖 24 处部件,减重 599kg,整备质量 1900kg。
- 空气动力学设计:最大下压力 2145kg,超过兰博基尼 Aventador SVJ 的 1500kg。
- 赛道级散热:连续两圈纽北无过热,而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单圈后动力衰减明显。
二、设计语言:四门轿跑架构,兼顾性能与实用
- 车身布局:
- 四门五座设计,轴距 3000mm,后备厢容积 454L,可容纳 28 寸行李箱 + 登机箱。
- 对比:法拉利 SF90 为两门两座,后备厢仅 74L;保时捷 911 Turbo S 为两门四座,后备厢 132L。
- 外观特征:
- 低趴姿态:车高 1465mm,比保时捷 Taycan(1381mm)略高,但低于奔驰 S 级(1497mm)。
- 空气动力学套件:主动式尾翼、扩散器、U 型风刀等,风阻系数 0.195Cd,优于特斯拉 Model S Plaid(0.208Cd)。
- 内饰配置:
- 豪华与科技融合:Nappa 真皮座椅、25 扬声器音响系统、16.1 英寸中控屏,支持小米生态互联。
- 赛道化设计:Alcantara 材质方向盘、碳纤维饰板、桶形座椅(选装)。
三、市场定位:官方定义为高性能科技轿车
- 品牌策略:
- 小米官网明确将 SU7 Ultra 定位为 “ultimate performance technology sedan”(终极性能科技轿车)。
- 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其 “可街可赛” 属性,目标用户为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升级群体。
- 价格区间:
- 标准版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仅为同性能超跑的 1/5-1/10。
- 对比: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售价 167 万元,法拉利 SF90 售价 498.8 万元。
- 用户画像:
- 50% 来自 BBA 56E 用户,20% 为女性,平均年龄 35-45 岁。
- 租赁市场:单日租金 1500-3000 元,与劳斯莱斯、法拉利持平,显示其社交属性。
四、行业争议:性能超越超跑,分类仍存分歧
- 媒体评价:
- 正面观点:《福布斯》称其为 “让保时捷彻夜难眠的中国车”,《极目新闻》认为 “骨子里是超级跑车”。
- 保守观点:《汽车之家》等媒体将其归类为 “高性能电动轿车”,强调其四门布局和家用属性。
- 技术争议:
- 优势:三电机四驱、800V 高压平台、480kW 快充等技术领先传统超跑。
- 短板:2.3 吨车重影响操控(对比保时捷 911 Turbo S 1640kg),悬架调校偏舒适。
- 文化符号:
- 打破 “超跑 = 欧洲品牌” 的固有认知,成为中国智造的新标杆。
- 二手市场溢价:交付首月二手车价达 65 万元,保值率超特斯拉 Model S。
结论:重新定义高性能汽车分类
小米 SU7 Ultra 的出现,模糊了传统跑车与高性能轿车的界限:
- 从性能看:其加速、赛道成绩、动力输出已达到超跑标准,甚至在性价比上形成碾压。
- 从设计看:四门五座布局和实用性配置更接近豪华轿车,但空气动力学和轻量化设计又超越传统轿车。
- 从市场看:官方定位为 “科技轿车”,但消费者和媒体更倾向于将其视为 “平民超跑” 或 “电动 GT”。
若以传统分类标准(两门两座、纯粹赛道取向)衡量,SU7 Ultra 不属于跑车;但若以性能表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它开创了 “高性能科技轿车” 这一全新品类,重新定义了超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