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城是小米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涵盖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产业生态协同等多个维度。以下从核心生产基地、销售服务网络、产业生态布局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核心生产基地:北京亦庄超级工厂
作为小米汽车的 “心脏”,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是其全产业链布局的核心。该工厂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 630 亿元,分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竣工,2024 年 3 月正式投产。目前已实现双班制生产,月产能提升至 1.5 万辆,主要生产小米 SU7 系列车型。工厂拥有六大车间(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机)、29 个研发试验室、2.5 公里测试跑道及工厂店,形成 “研发 - 生产 - 销售 - 体验” 一体化智造园区。
-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工厂,占地面积约 52 公顷,2024 年 7 月竞得土地,2025 年 6 月预计竣工投产,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将主要生产小米 YU7 等新车型,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
- 三期规划:二期工厂旁已公示 52 公顷工业用地,疑似为三期工厂选址,未来总产能有望突破 30 万辆 / 年,满足小米汽车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二、销售服务网络:全国交付中心布局
小米汽车通过 “交付中心 + 门店” 模式快速拓展市场,截至 2025 年 4 月,已在全国 30 余城布局 87 家门店,并计划年底前增至 219 家,覆盖所有省份:
- 交付中心功能:集车辆展示、试驾体验、交付服务及售后维保于一体。例如,长沙开福区香江国际汽车城的交付中心占地 4000 平方米,从签约到开业仅用 4 个月,体现了小米的高效落地能力。哈尔滨南岗交付中心则定位为东北市场枢纽,提供智能生态体验与全链条服务。
- 区域战略:在珠西地区(珠海)、西南地区(重庆渝北)等重点市场,小米通过交付中心辐射周边城市。例如,珠海高新区交付中心建筑面积超 4000 平方米,与唐家古镇等文旅资源联动,打造 “体验 + 销售” 综合体。
三、产业生态协同:参与多地汽车城建设
小米汽车深度融入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与政府合作打造 “未来车城”:
- 绍兴袍江汽车城:作为绍兴 “未来车城” 的核心区域,小米汽车交付中心于 2025 年 1 月开业,与腾势、奇瑞星途等品牌共同构建新能源汽车生态圈。该汽车城规划 8.89 平方公里,目标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 “腾笼换鸟” 样板,小米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其 “智能驾驶 + 车路协同” 的产业定位。
- 合肥、重庆等城市:小米汽车与合肥、重庆等新能源汽车重镇的合作逐步深化。例如,合肥计划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 300 万辆,小米通过产能协同(如武汉基地)参与区域产业链布局。
四、未来规划:产能扩张与技术突破
- 产能提升:除北京工厂外,小米正推进武汉生产基地建设。武汉基地位于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面积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等企业相邻,形成产业集群,未来将辐射华中市场。
- 技术研发:小米每年投入 300 亿元用于研发,重点突破智能驾驶(城市 NOA 已覆盖 20 城)和固态电池技术。工厂内的研发试验基地支持 29 个试验室,涵盖电池、电机、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
- 用户体验:通过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小米汽车将 MIUI 的 6.41 亿用户转化为潜在客户。例如,小米澎湃智能座舱支持五屏联动、车家互联,用户可通过小爱音箱远程控车,提升使用便利性。
五、参观与互动:开放工厂与用户连接
为增强用户体验,小米汽车工厂自 2025 年 1 月起开放预约参观:
- 参观内容:游客可近距离观察生产流程,体验智能座舱技术,并参与试驾活动。工厂还设有小米食堂和文创产品销售区,提供沉浸式体验。
- 预约方式:通过小米汽车 App 报名,每月开放多场,工作日每天 1 场,周末每天 5 场,每场限 20 组(每组 2-3 人),需提前 1 个月预约。
总结
小米汽车城以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为核心,通过全国交付中心网络和产业生态协同,构建了 “研发 - 生产 - 销售 - 服务” 的完整闭环。随着武汉基地投产、三期工厂规划及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小米汽车正加速实现 “年销 35 万辆” 的目标,并在智能汽车赛道中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