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Pro 是小米汽车旗下首款中大型纯电动轿车的核心车型,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凭借其性能、续航和智能驾驶功能,迅速成为市场焦点。以下是关于该车型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配置与性能
- 动力与续航
- 电机与加速:搭载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 220kW(299 马力),峰值扭矩 400N・m,0-100km/h 加速仅需 5.7 秒(开启 BOSS 模式),动力输出平顺且推背感强烈。
- 电池与续航:采用宁德时代 94.3kWh 磷酸铁锂 “神行电池”,CLTC 续航达 830 公里,支持 15 分钟充电补能 350 公里。2025 年升级版车型搭载 “麒麟电池”,续航提升至 900 公里,并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0 分钟可补能 400 公里。
- 能耗表现:日常通勤综合电耗约 14kWh/100km,高速行驶时续航达成率约 70%(600 公里左右),冬季续航受气温影响较小,适合北方用户。
- 智能驾驶
- 硬件配置:配备 1 颗激光雷达、2 颗英伟达 Orin X 芯片(算力 508TOPS)、11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和 12 颗超声波雷达,支持高速领航、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代客泊车。
- 功能体验:高速 NOA 好评率高,自动泊车成功率超 90%,但城市 NOA 在复杂路况下仍需人工接管。2025 年升级至 Xiaomi Pilot 3.0,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待国内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
二、设计与空间
- 外观设计
- 流线型轿跑风格:车身尺寸为 4997×1963×1455mm,轴距 3000mm,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溜背造型搭配主动式升降尾翼(首发权益赠送),运动感十足。
- 个性化配置:提供 9 种车身颜色(如海湾蓝、熔岩橙)、20 英寸梅花轮毂(选装),以及激光雷达、电动尾翼等选装项。
- 内饰与空间
- 科技座舱:配备 16.1 英寸中控屏、7.1 英寸翻转式仪表屏和 56 英寸 HUD,支持五屏联动(含 CarPlay)。内饰采用 Nappa 真皮座椅,提供银河灰、曜石黑等 4 种配色,标配车载冰箱(制冷效果一般)。
- 空间表现:前排空间充裕,但溜背设计导致后排头部空间局促,高个子乘客可能感到压抑。后备厢容积 622L,前备厢 105L,实用性较强。
三、智能生态与服务
- 车机系统
- 搭载澎湃 OS 车机系统,支持小米生态互联(如远程控制智能家居、UWB 数字钥匙),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 可识别复杂指令(如 “打开车窗 30% 并导航到充电站”)。
- 用户反馈:系统流畅度较高,但学习成本略高,部分车主反映 OTA 功能更新缓慢,手机互联体验有待优化。
- 补能网络
- 小米自建超充站已覆盖一线城市和高速服务区,峰值功率 600kW,兼容 800V/400V 车型。家用充电桩支持 7kW 和 11kW 两种规格,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达 99%。
四、价格与交付
- 售价:标准版 24.59 万元,选装 20 英寸轮毂后总价 25.39 万元。2025 年升级版车型价格尚未公布,但续航和配置有所提升。
- 交付情况:由于产能紧张,2025 年 3 月订单排期已至 2026 年,小米计划通过二期工厂提升产能,确保全年 30 万台交付目标。
五、用户评价与竞品对比
- 优点
- 性能与续航:动力强劲,续航扎实,适合长途通勤。
- 智能驾驶:高速 NOA 和自动泊车实用性高,提升驾驶便利性。
- 生态互联:小米智能家居用户可实现无缝联动,提升使用体验。
- 不足
- 后排空间:溜背设计影响后排头部空间,高个子乘客乘坐不适。
- 底盘调校:运动化底盘偏硬,滤震效果一般,高速噪音控制有待优化。
- 细节体验:车机系统学习成本高,部分功能更新滞后。
- 竞品对比
- 特斯拉 Model 3:品牌影响力强,但内饰简陋,智能驾驶依赖 FSD 付费订阅。
- 比亚迪汉 EV:性价比高,续航扎实,但设计和智能化略逊一筹。
- 小鹏 P7i:智能驾驶领先,但品牌认可度和交付效率较低。
六、总结与购买建议
小米 SU7 Pro 适合追求高性价比、长续航和智能驾驶的科技爱好者,尤其适合小米生态用户。若对后排空间和底盘舒适性要求较高,可考虑竞品车型。建议关注小米官方产能动态,或选择现车资源充足的经销商。对于 2025 年购车的用户,可期待升级版车型的续航和智能驾驶升级,但需权衡交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