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最高时速因车型配置和驾驶模式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一、不同车型的硬件性能上限
- SU7 标准版与 Pro 版
- 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搭载单电机后驱系统,最大功率 220kW,最高时速210km/h。
-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同样为单电机后驱,但电池容量提升至 830km CLTC 续航,最高时速仍为210km/h。
这两款车型的定位偏向家用与续航平衡,适合城市通勤与长途出行。
- SU7 Max 版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配备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495kW,峰值扭矩 838N・m,最高时速265km/h。
该版本主打性能,0-100km/h 加速仅需 2.78 秒,接近超跑水平,适合追求驾驶激情的用户。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配备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495kW,峰值扭矩 838N・m,最高时速265km/h。
- SU7 Ultra 版
- 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最大功率 1138kW,马力达 1548PS,理论最高时速350km/h(赛道模式下)。
作为旗舰性能版,其硬件配置已达到超跑级别,但受限于道路法规和安全设计,实际使用中需通过特定模式解锁。
- 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最大功率 1138kW,马力达 1548PS,理论最高时速350km/h(赛道模式下)。
二、实际使用中的速度限制
- 法规与安全约束
- 中国道路限速:高速公路最高限速 120km/h,普通道路限速 80km/h 以下。即使车辆硬件支持更高速度,实际驾驶中需严格遵守法规。
- 电子限速系统:小米汽车通过软件限制部分车型的最高时速。例如,SU7 Max 在舒适模式下限速 160km/h,新手模式(行驶里程 < 300km)限速 140km/h。
- 轮胎与散热限制
- 轮胎负荷:以 SU7 Max 为例,其标配 265/35 R21 轮胎的最高承受速度为 270km/h,接近官方标称的 265km/h,长时间高速行驶可能导致轮胎过热。
- 电池散热:连续高功率输出会使电池温度急剧上升,车辆会自动降低功率以保护电池,实际最高时速可能无法持续保持。
- 驾驶模式影响
- 赛道模式:SU7 Ultra 在封闭赛道环境下可解锁 350km/h 的极速,但需配合专业驾驶技术和赛道条件。
- 个性化设置:用户可通过车机系统自定义最高时速限制(80-160km/h),或开启 “安全保护” 功能强制限速。
三、典型场景下的速度表现
车型 | 赛道模式最高时速 | 高速公路合法时速 | 城市道路限速 |
---|---|---|---|
SU7 标准版 | 210km/h | 120km/h | 80km/h |
SU7 Max | 265km/h | 120km/h | 80km/h |
SU7 Ultra | 350km/h | 120km/h | 80km/h |
四、技术解析与竞品对比
- 动力系统
- 小米 SU7 Max 的双电机四驱系统采用碳化硅逆变器,系统效率达 97.6%,配合 “双模扭矩分配算法”,可在运动模式下瞬时输出 650N・m 扭矩。
- 对比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最高时速 261km/h)和蔚来 ET7(最高时速 200km/h),SU7 Max 在性能参数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 空气动力学设计
- 小米 SU7 的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优于特斯拉 Model S(0.208Cd),这为其高速稳定性提供了基础。
- 但需注意,低风阻设计在超过 200km/h 后效果逐渐减弱,车辆稳定性更多依赖底盘调校和轮胎抓地力。
- 安全冗余
- 小米汽车配备 “55°C 高温无热蔓延” 电池系统和陶瓷通风盘式制动器,可在高速行驶时保障安全。
- 对比部分竞品(如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需选装陶瓷刹车),小米在安全配置上更为厚道。
五、用户注意事项
- 驾驶培训:高速驾驶需具备专业技能,建议在封闭赛道体验车辆性能极限。
- 轮胎检查:定期检查轮胎磨损情况,避免高速行驶时发生爆胎风险。
- 法规意识:遵守道路限速规定,切勿因追求速度而忽视安全。
总结
小米汽车的最高时速从 210km/h 到 350km/h 不等,覆盖了从家用到超跑的全场景需求。其性能表现不仅依赖硬件配置,还需结合软件限制、驾驶环境和安全法规综合考量。对于普通用户,关注日常驾驶的合法速度与续航平衡更为实际;对于性能爱好者,赛道模式下的极速体验则需在专业条件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