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 360 全景影像系统是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小米 SU7为代表的车型在硬件配置、软件优化和实际体验上展现出显著优势。以下从技术参数、功能特性、用户反馈及竞品对比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硬件配置与技术参数
- 全系标配的硬件基础
小米 SU7 全系标配360 度全景影像系统,无需额外选装。该系统由4 颗环视摄像头(分别位于前格栅、左右后视镜下方和车尾)组成,搭配12 颗超声波雷达和3 颗毫米波雷达,形成全方位感知网络。其中,环视摄像头像素为300 万,支持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画面拼接延迟极低,几乎无感。
-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顶配版 SU7 Max 还搭载激光雷达(HESAI 禾赛 AT128)和双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达 508 TOPS,可实现540 度透明底盘(含车底视角)和SR 路面感知功能,进一步消除视觉盲区。例如,当车辆经过坑洼路面时,系统会实时渲染车底障碍物的三维模型,辅助驾驶员精准避障。
二、核心功能与软件优化
- 全场景影像辅助
- 泊车辅助:支持自动泊车、遥控泊车和记忆泊车,360 影像可动态显示车位线和障碍物距离,配合雷达预警,泊车成功率较高。
- 转向补盲:开启转向灯时,系统自动切换至同侧摄像头画面,减少变道盲区。
- 低速环视:时速低于 15km/h 时,触发全景影像,方便狭窄路段会车或通过限宽墩。
- 智能算法与交互体验
- AI 障碍物识别:通过算法过滤无效干扰(如树叶飘落、动物经过),误报率控制在 0.3% 以下。
- 多视角切换:支持鸟瞰图、前视、后视、侧视等视角自由切换,用户可自定义常用视角。
- AR-HUD 联动:顶配版 SU7 Max 的 AR-HUD 可将全景影像与导航信息叠加显示,减少驾驶员视线转移。
- 全天候适应性
摄像头支持WDR 宽动态技术和红外补光,夜间或逆光环境下仍能保持清晰。例如,在地下车库或暴雨天气,系统会自动增强画面对比度,确保障碍物轮廓可见。
三、用户反馈与实测表现
- 正面评价
- 清晰度与流畅度:用户普遍认为 360 影像的画质优于同价位竞品,画面细腻且拼接自然,无明显畸变。
- 辅助功能实用:自动泊车和转向补盲功能被频繁提及,尤其受新手司机欢迎。
- 软件迭代速度:通过 OTA 升级,系统不断优化体验。例如,2024 年 5 月的 OTA 新增了单视图 / 全屏显示切换和紧急车道保持灵敏度调节。
- 争议与改进点
- 偶发软件问题:有车主反馈倒车时影像突然中断,官方解释为用户误操作切换视角,但也存在因软件策略导致的智能泊车误判案例。
- 夜间噪点控制:部分用户指出,在极端暗光环境下(如无路灯乡村道路),画面可能出现轻微噪点,但不影响基础使用。
四、竞品对比与市场定位
- 与特斯拉 Model 3 的差异
- 硬件配置:Model 3 依赖纯视觉方案(8 颗摄像头 + 1 颗毫米波雷达),而小米 SU7 采用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融合,夜间和复杂场景下的感知更精准。
- 功能丰富度:SU7 的 360 影像支持透明底盘和转向补盲,而 Model 3 需选装 FSD 才能解锁类似功能,且价格更高。
- 与小鹏 P7 的对比
- 摄像头像素:小鹏 P7 的环视摄像头为 200 万像素,而小米 SU7 为 300 万像素,理论上细节更清晰。
- 泊车算法:小鹏 P7 的记忆泊车覆盖场景更广,而小米 SU7 的端到端泊车在垂直车位识别率上略优。
五、总结与选购建议
小米汽车的 360 全景影像系统在硬件堆料和软件生态上表现突出,尤其适合注重科技配置和性价比的用户。若需进一步提升体验,可选择顶配版 SU7 Max,其激光雷达和 AR-HUD 功能能显著增强复杂环境下的驾驶信心。对于竞品用户,若更看重品牌成熟度或超充网络,特斯拉 Model 3 仍是可靠选择;若偏好泊车场景的多样性,小鹏 P7 可能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