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 29 日,小米汽车尚未独立上市,因此没有单独的股票代码。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股票代码:01810.HK)的全资子公司,其业务表现直接影响小米集团的股价。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小米汽车的上市状态
- 未独立上市:根据多方权威信息(如叩富网、雪球等),小米汽车自 2024 年 3 月发布首款车型 SU7 以来,始终作为小米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运营,未进行分拆上市。目前所有与小米汽车相关的资本动态均反映在小米集团的股价中。
- 市场预期:部分分析(如雪球)曾预测小米汽车可能在 2025 年分拆上市,但截至 2025 年 4 月 29 日,官方未发布任何分拆计划。小米集团仍通过港股(01810.HK)和美股 ADR(XIACY)进行交易。
二、小米集团的股价表现
- 港股(01810.HK):
- 近期波动:2025 年 4 月,小米集团股价因 3 月 29 日的 SU7 爆燃事故出现短期回调。4 月 1 日单日跌幅达 5.59%,4 月 2 日再跌 4.19%,股价一度跌至 44.55 港元。
- 最新数据:截至 4 月 28 日收盘,小米集团港股股价为 45.90 港元,较事故前高点(59.45 港元)下跌约 22.8%,但较 4 月初的低点有所回升。
- 机构预测:多家券商(如天风证券)认为,小米汽车业务的长期增长潜力(如 2025 年交付量预期上调至 50 万辆)将支撑股价,目标价区间为 60-66 港元。
- 美股 ADR(XIACY):
- 价格走势:4 月 27 日,小米集团美股 ADR 收盘价为 30.75 美元,较 4 月初的 29.67 美元略有回升,但仍低于 3 月 19 日的历史高点(约 58.75 港元,对应美股约 7.5 美元)。
- 市场情绪:投资者对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如 SU7 Ultra 的 800V 高压平台)和 SUV 车型 YU7 的上市(预计 2025 年 6-7 月)持乐观态度,长期估值预期向科技巨头切换。
三、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投资渠道:
- 港股通:中国大陆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需 50 万元资产门槛)购买小米集团股票。
- 美股:国际投资者可通过美股市场交易小米 ADR(XIACY)。
- 注意事项:需注意港股与美股的汇率差异及交易时间差异。
- 核心驱动因素:
- 汽车业务:小米 SU7 2024 年交付量超 13.6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50 万辆,若实现将贡献超 1250 亿元收入。
- 生态协同: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如 MIUI Car、智能家居互联)可能提升估值溢价。
- 风险因素:产能爬坡压力(北京二期工厂 6 月投产)、智能驾驶安全争议(如 SU7 事故调查结果)、市场竞争加剧(如特斯拉 Model Q 定价 14 万元)。
- 长期展望:
- 估值模型:若按分部估值法(手机 PE 25 倍、IoT PE 30 倍、汽车 PS 5 倍),小米总市值可能突破 5 万亿港元(对应股价约 200 港元)。
- 催化剂:2025 年 Q3 交付量达 15 万辆、手机毛利率突破 16%、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等事件可能推动股价上行。
四、用户常见误区澄清
- 混淆 “小米汽车” 与 “小米集团”: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的业务分支,其股票等同于小米集团股票(01810.HK/XIACY)。
- A 股市场无直接标的:目前 A 股中 “小米概念” 板块(如宁德时代、拓普集团)仅涉及供应链企业,不直接反映小米汽车的价值。
- 警惕虚假信息:部分平台可能炒作 “小米汽车概念股”,需以官方公告(如港交所披露易)为准。
五、实时数据查询建议
- 港股:可通过港交所官网、同花顺、雪球等平台查询01810.HK的实时股价。
- 美股:英为财情、雅虎财经等平台提供 XIACY 的实时行情。
- 新闻动态:关注小米集团官方微博、投资者关系网站(https://ir.mi.com)获取最新业务进展。
如需进一步分析小米集团的财务数据(如市盈率、市净率)或行业对比,可提供更具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