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盈利时间点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官方时间表,但结合市场表现、产能规划及行业预测来看,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实现单季度盈利的可能性较大,而全年盈利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数据与市场表现
- 销量与产能
- 2024 年小米 SU7 交付量为 13.69 万辆,单车亏损约 4 万元,全年净亏损 62 亿元。
- 2025 年 Q1,小米 SU7 在中大型轿车市场以 7.59 万辆的销量领先,单月最高交付量达 2.92 万辆。
- 产能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将超 45 万辆。若产能顺利爬坡,2025 年交付量有望接近 40 万辆。
- 毛利率与亏损收窄
- 2024 年汽车业务毛利率为 18.5%,四季度提升至 20.4%。
- 2025 年目标毛利率为 20% 以上,SU7 Ultra(52.99 万元起)等高售价车型占比提升是关键驱动力。
- 单车亏损从 2024 年的 4 万元收窄至 2025 年 Q1 的 3.7 万元,预计随着规模效应增强,亏损将进一步减少。
二、盈利时间表预测
1. 乐观情景(2025 年下半年)
- 支撑因素:
- 产能释放: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有望突破 3 万辆,交付量加速提升。
- 产品结构优化:SU7 Ultra 占比超 50%,带动单车收入提升至 28 万元,叠加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
- 行业对标:浙商证券预测,2025 年小米汽车经调整净利润为 26 亿元,毛利率达 21.6%。
- 风险点:供应链波动(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延缓盈利进程。
2. 中性情景(2026 年)
- 支撑因素:
- 新车型上市:2025 年下半年推出的 SUV 车型 YU7(定位 20-25 万元)预计年销量 36 万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生态协同:小米澎湃 OS 实现 “人车家” 互联,用户粘性提升可能带来软件服务收入增长。
- 风险点:价格战加剧或智能驾驶技术投入超预期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3. 保守情景(2027 年及以后)
- 支撑因素:
- 海外扩张:2026 年起布局欧洲市场,高端车型 SU7 Ultra 可能打开溢价空间。
- 技术迭代:智能驾驶和电池技术突破可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 风险点:全球经济下行或政策变化可能影响需求。
三、关键变量与挑战
- 产能与交付能力
- 小米当前面临产能瓶颈,2025 年 Q1 交付周期仍长达 36-46 周。若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订单流失。
- 成本控制
- 研发投入(如智能驾驶、800V 平台)和工厂建设(二期工厂投资超百亿元)仍是短期亏损主因。
- 市场竞争
- 中高端市场面临特斯拉 Model 3/Y、比亚迪汉等车型挤压,低端市场需应对小鹏 MONA 等低价车型冲击。
- 政策与供应链
- 政府补贴退坡和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毛利率。
四、行业对比与启示
- 新势力盈利周期:理想汽车用 3 年实现盈利,蔚来、小鹏预计 2025-2026 年盈利。小米作为后来者,若 2025 年盈利将显著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 特斯拉经验:特斯拉在 Model 3 量产爬坡后(2018 年)实现持续盈利,小米 SU7 的规模化交付是关键节点。
结论
综合来看,小米汽车最有可能在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而全年盈利可能需等待 2026 年新车型放量及海外市场拓展。若产能、成本控制及产品结构优化超预期,盈利时间点可能提前;反之,若市场竞争加剧或技术投入超支,盈利进程可能延迟至 2027 年。投资者需重点关注 2025 年 Q3 的产能爬坡进度及 SU7 Ultra 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