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在 ETC 功能的设计上采取了 **“硬件预留 + 软件适配”** 的策略,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硬件层面:支持 ETC 设备安装
- 信号优化设计
小米 SU7 的前挡风玻璃采用三层镀银工艺,为确保 ETC 信号不受影响,官方在玻璃左上角(后视镜右侧)预留了专属除银区域(肉眼可见网格状标记),用户可将 ETC 设备粘贴在此处,避免金属镀层对信号的屏蔽。这一设计已通过实测验证,早期因镀银玻璃导致的信号问题已通过技术升级解决。
- 车型配置差异
- 双电机版(如 SU7 Ultra):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双电机版本标配 ETC 选装项,用户可在购车时选择预装 ETC 模块。
- 单电机版:需通过官方渠道单独购买 ETC 设备并自行安装,或在购车时选装。
二、软件层面:智能驾驶系统深度整合
- 端到端智驾支持
小米 HAD(Hyper Autonomous Driving)系统支持ETC 自动通行功能,用户激活后,车辆可在高速场景下自动识别 ETC 车道并完成缴费,无需手动操作。该功能已在 “车位到车位” 先锋版体验团中推送,实测可流畅通过收费站。
- 多场景协同
结合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小米汽车可识别 ETC 标识、闸机等复杂场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流程自动化,包括 ETC 通道选择、减速通行、缴费完成后的加速驶出等。
三、用户操作与注意事项
- 安装方式
- 第三方设备:用户可选择主流 ETC 设备(如银行发行的 OBU),粘贴在除银区域即可使用,支持蓝牙绑定和手机 APP 管理。
- 官方预装:部分车型(如双电机版)可在购车时选装原厂 ETC 模块,激活后与车机系统无缝对接。
- 激活与绑定
- 首次使用需通过小米汽车 APP 或车机系统绑定支付账户(如微信、支付宝),支持 “先通行后扣费”。
- 若选装原厂 ETC,可通过 OTA 升级优化系统稳定性,确保与高速管理平台的对接流畅。
四、与竞品对比
品牌 | 内置 ETC | 信号优化 | 智能协同 |
---|---|---|---|
小米 | 选装 | 除银区域 | 端到端智驾 |
特斯拉 | 无 | 无 | 需手动操作 |
蔚来 | 标配 | 无 | NOP + 支持 |
小米的策略介于 “纯第三方”(如特斯拉)和 “完全内置”(如蔚来)之间,既保留了用户选择权,又通过智能驾驶系统提升了使用体验。
总结
小米汽车并非全系标配 ETC 硬件,但通过信号优化设计和智能驾驶系统整合,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 ETC 解决方案。对于追求便利性的用户,可选择预装原厂模块;注重性价比的用户则可自行安装第三方设备。无论哪种方式,小米均通过技术手段确保了 ETC 功能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符合其 “硬件 + 软件” 的生态化产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