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技术突破:重构续航能力边界
1. 电池技术革命
- CTB 一体化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通过电芯倒置技术和多功能弹性夹层设计,将电池系统集成效率提升 24.4%。以小米 SU7 Ultra 为例,其 93.7kWh 电池包在 800V 高压平台支持下,实现 CLTC 630km 续航,同时支持 5C 超快充(12 分钟补能 400km)。
- 磷酸铁锂与三元锂双路线:SU7 标准版搭载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668km),而 Max 版采用 101kWh 三元锂电池(CLTC 800km)。三元锂电池在 - 20℃环境下仍能释放 70% 电量,相比磷酸铁锂的 55% 优势显著,解决北方用户冬季续航焦虑。
2. 热管理系统创新
- 双模热泵技术:在 - 15℃ CLTC 工况下无需额外开启加热器即可维持座舱温度,-20℃仍能从冷空气中吸热。配合 165 片气凝胶隔热和 7.8㎡双面主动冷却方案,电池温差控制在 ±1.5℃以内,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 18%。
- 小米工况算法:在 CLTC 基础上叠加高低温环境和驾驶行为数据,使续航显示拟合度提升 18%。例如 SU7 标准版在市区通勤中续航达成率达 85%,高速 110km/h 时速下仍能实现 490km 实际续航。
二、产品矩阵:精准覆盖细分市场
1. 轿车领域:SU7 系列树立标杆
- 后驱标准长续航版:73.6kWh 电池 CLTC 700km,15 万元级唯一突破 700km 续航的车型,支持 400V 碳化硅平台,15 分钟补能 350km。
- 四驱 Max 超长续航版:101kWh 三元锂电池 CLTC 800km,双电机 673 马力,2.78 秒破百,高速 120km/h 实测续航 504km,达成率 80%。
- SU7 Ultra:三电机 1548 马力,93.7kWh 麒麟电池 CLTC 630km,赛道模式下极速 350km/h,同时配备碳陶瓷刹车和双腔空悬,实现性能与续航的平衡。
2. SUV 领域:YU7 拓展场景
- 单电机后驱版: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 CLTC 835km,23.59 万元起售,对标特斯拉 Model Y。其前挡风玻璃投影显示和 16.1 英寸中控屏实现多屏交互,风阻系数低至 0.26Cd。
- 双电机四驱版:101.7kWh 电池 CLTC 760km,691 马力 3 秒级加速,搭载激光雷达和 Orin-X 芯片,支持 L3 级智能驾驶。
三、实测表现:超越行业基准
1. 低温续航王者
- 汽车之家冬测:SU7 在 - 20℃寒冷区续航达成率 47.5%(385km),高于同级别车型平均 35% 的水平;在 5~15℃低温区达成率 91%(737km),能耗仅 13.86kWh / 百公里。
- 雷军亲测:YU7 在 - 10℃至 3℃环境下,全程开启空调制热,以 103.7km/h 平均时速完成 1310km 京沪高速续航,达成率 81.7%,刷新中大型 SUV 冬季纪录。
2. 高速续航优势
- 第三方实测:SU7 Max 在 120km/h 高速测试中续航 504km,电耗 21.3kWh / 百公里,优于特斯拉 Model 3(340km)和极氪 007(405km)。
- CLTC 真实性:工信部数据显示 SU7 830km 版本实际高速续航 643km,达成率 77.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65% 的水平。
四、用户场景:全周期续航管理
1. 充电网络布局
- 超充桩建设:计划 2025 年底建成 3000 个 800V 超充桩,峰值功率 480kW,覆盖 95% 高速服务区。SU7 Ultra 在超充桩上 10%-80% 充电仅需 12 分钟。
- 家庭充电方案:支持 7kW 家用充电桩(10 小时充满)和 220V 随车充(25 小时充满),满足夜间谷电补能需求。
2. 智能能耗优化
- 动态 SOC 预测:BMS 系统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将电量预估误差控制在 ±1.5%,结合导航数据提前规划补能策略。例如检测到拥堵时,系统会自动调整能耗分配,预留 20% 安全冗余。
- 个性化驾驶模式: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自定义能量回收强度(0-100%)、空调温度(18-28℃)和驾驶风格(经济 / 运动),系统自动学习驾驶习惯并优化续航。
五、行业对标:重新定义续航标准
车型 | 电池类型 | CLTC 续航 | 高速 120km/h 续航 | 冬季 - 20℃达成率 | 800V 超充 |
---|---|---|---|---|---|
小米 SU7 Max | 三元锂 | 800km | 504km | 47.5% | 是 |
特斯拉 Model 3 | 磷酸铁锂 | 606km | 340km | 38% | 否 |
极氪 007 | 磷酸铁锂 | 688km | 405km | 42% | 是 |
小鹏 P7+ | 磷酸铁锂 | 615km | 332km | 35% | 否 |
数据来源:
小米汽车通过 “电池技术突破 + 热管理创新 + 智能算法优化” 的三重技术路径,在续航能力上实现了对传统车企的弯道超车。其 800V 高压平台、CTB 电池和小米工况算法的组合,不仅提升了续航真实性,更在低温、高速等极端场景下建立了差异化优势。随着 YU7 等新车型的推出,小米正从 “参数竞争” 转向 “真实体验竞争”,重新定义纯电汽车的续航价值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