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 29 日,小米集团(股票代码:01810.HK)的股价表现呈现显著的波动性,这与小米汽车业务的市场预期密切相关。以下是结合最新市场动态和历史数据的综合分析:
一、近期股价走势与关键事件
- 短期波动:安全事故引发回调
4 月 1 日至 2 日,小米股价因 3 月 29 日的汽车爆燃事故连续暴跌,累计跌幅超 10%,市值蒸发超 1200 亿港元。事故后,市场对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安全性和生产管理问题产生担忧,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4 月 3 日股价虽小幅反弹 3.03% 至 45.90 港元,但相比 3 月 19 日的历史高点 59.45 港元,仍下跌 22.8%。
- 最新动态:4 月 29 日股价再跌超 4%
4 月 29 日,小米股价延续下跌趋势,单日跌幅超 4%,市值进一步缩水。这一波动可能与近期市场对小米汽车产能扩张、智驾技术争议的持续关注有关。
- 长期趋势:汽车业务驱动增长
2024 年,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的超预期表现(全年交付 13.5 万辆)推动股价全年涨幅达 121%,市值突破 9000 亿港元。2025 年初,市场对小米汽车的乐观情绪延续,股价一度突破 58 港元,但 4 月的安全事故成为短期转折点。
二、核心数据与市场预期
- 股价与市值
- 历史高点:2025 年 3 月 19 日达 59.45 港元,市值 1.47 万亿港元。
- 4 月 26 日收盘价:48.65 港元,总市值 1.24 万亿港元。
- 4 月 29 日盘中低点:47.20 港元,单日跌幅超 4%。
- 业绩与产能
- 销量目标:2025 年小米汽车计划交付 35 万辆,实际产能或超 45 万辆,其中 SU7 占比约 75%,新车型 YU7(SUV)将于 6-7 月上市。
- 供应链进展:小米汽车充电网络已接入 126 万充电桩,覆盖 2691 个区县,超充桩达 9.4 万个,为销量增长提供支撑。
- 市场分歧
尽管短期股价承压,机构对小米的长期前景仍存分歧:
- 看多观点:高盛、花旗等机构上调目标价至 63-73.5 港元,认为汽车业务毛利率(15.4%)和 AI 生态协同效应将推动盈利增长。
- 看空观点:部分投资者担忧小米汽车的产能爬坡速度(3 月交付 2.9 万辆)和智驾技术争议可能影响品牌信誉。
三、未来关键变量
- 产品发布:小米 SU7 Ultra(纽北最快四门车型)和 YU7 的上市表现将直接影响市场情绪。
- 产能扩张:北京工厂产能提升至 3 万辆 / 月,新工厂建设进度是销量目标达成的关键。
- 政策与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24 年达 35%)和 “以旧换新” 补贴政策可能进一步刺激需求。
四、总结
小米汽车业务的表现仍是股价波动的核心因素。尽管 4 月因安全事故出现回调,但长期来看,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新车型上市及充电网络布局仍被市场视为增长动力。投资者需关注 5 月财报发布、6 月 YU7 上市及智驾技术争议的后续进展。若产能和销量持续超预期,股价有望逐步修复至 45-50 港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