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是由中国科技公司小米自主研发并生产的智能电动汽车,其生产基地位于中国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是关于这款车型的详细解析:
一、生产地点与工厂布局
- 核心生产基地
小米 SU7 的整车生产主要依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该工厂位于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约 630 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 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竣工,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计划 2024 年动工,2025 年完建,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工厂内部设有冲压、大压铸、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其中9100 吨大压铸机是全球最大的压铸设备之一,可实现车身一体化成型,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车身强度。
- 合作生产模式
尽管小米拥有自建工厂,但 SU7 的部分生产环节与北汽集团合作。例如,车辆信息牌显示部分车型由 “北汽集团越野车公司” 生产,这可能涉及代工或零部件供应合作。不过,核心技术(如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仍由小米全栈自研。
二、技术研发与供应链体系
- 技术研发
小米 SU7 基于摩德纳智能架构打造,整合了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包括:
- 超级电机:双电机四驱版本最大功率达 495kW,零百加速 2.78 秒,性能对标特斯拉 Model S。
-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支持 800V 高压平台,续航里程最高达 800 公里(CLTC 工况)。
- 智能驾驶:搭载小米 Pilot 系统,配备激光雷达、Orin-X 芯片,支持高速领航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
- 供应链网络
小米 SU7 的供应链涵盖全球多家知名企业: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
- 驱动电机:汇川技术。
- 底盘与悬架:拓普集团(空气悬架)、凯众股份(减震部件)。
- 智能座舱:光庭信息(车机系统)、蓝思科技(中控屏)。
此外,小米还与华为、哪吒汽车等企业在智能驾驶和生态互联领域展开合作。
三、市场定位与交付情况
- 产品定位
小米 SU7 定位于中高端纯电动轿车,售价 21.59 万 - 29.99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 EV 等车型。其核心卖点包括:
- 性能:四驱版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
- 智能化: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支持语音交互、CarPlay/Android Auto 互联。
- 设计:采用溜背式造型,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续航效率提升 10%。
- 交付进展
2024 年 4 月 3 日,小米 SU7 在北京亦庄工厂举行首批交付仪式,雷军亲自向车主交车。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18 万辆,其中顶配版 SU7 Max 占比超过 40%。不过,由于订单量远超预期,部分车型交付周期长达 47 周(约 11 个月)。
四、未来规划与全球化布局
- 产能扩张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工程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三期工厂也在规划中,未来总产能有望突破 50 万辆。同时,小米计划在波兰设立 KD(散件组装)工厂,以降低欧洲市场的关税成本。
- 海外市场
小米 SU7 计划于 2027 年进军欧洲、东南亚及中东市场,并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专注于高性能车型的开发(如纽博格林赛道特调版)。为适配海外需求,小米已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 4680 圆柱电池,并联合英飞凌优化 800V 碳化硅电驱系统,充电效率提升至 15 分钟补充 400 公里续航。
总结
小米 SU7 是一款中国制造的智能电动汽车,其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由小米主导,同时与北汽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深度合作。作为小米造车的首款产品,SU7 不仅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其全球化战略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工厂扩建和海外布局的推进,小米有望在全球智能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