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 SU7 的尺寸参数根据不同配置版本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信息及对比分析:
一、核心尺寸参数
1. 普通版(2024 款)
- 长 × 宽 × 高:4997mm×1963mm×1455/1440mm
- 高度差异:标准版车型高度为 1455mm,而 Max 版因配备空气悬架,高度降低至 1440mm。
- 轴距:3000mm。
- 整备质量:1980kg(后驱标准版)至 2205kg(四驱 Max 版)。
- 级别定位:中大型车,轴距 3000mm 接近宝马 5 系(3105mm),但车身更宽(1963mm)。
2. Ultra 版(2025 款)
- 长 × 宽 × 高:5070mm×1970mm×1465mm
- 尺寸变化:相比普通版,长度增加 73mm,宽度增加 7mm,高度增加 25mm,轴距保持 3000mm。
- 整备质量:约 2205kg(参考 Max 版)。
- 定位:高性能版本,配备三电机四驱系统,车身尺寸增大以容纳更复杂的动力布局。
二、空间表现
1. 乘坐空间
- 前排:腿部空间 725-940mm,头部空间 960-1055mm,横向宽度 1580mm,座垫长度 540mm。
- 后排:腿部空间 825mm(标准状态),头部空间 930mm,横向宽度 1520mm,座垫长度 530mm,地板纯平设计。
- 对比竞品:
- 特斯拉 Model 3:轴距 2875mm,后排腿部空间约 750mm,头部空间 910mm,横向宽度 1520mm。
- 比亚迪汉 EV:轴距 2920mm,后排腿部空间约 800mm,头部空间 940mm,横向宽度 1500mm。
2. 储物空间
- 前备箱:105L,可容纳 1 个登机箱或折叠婴儿车。
- 后备厢:
- 普通版:517L(常规进深 1136mm),可容纳 28 寸行李箱 ×1+20 寸行李箱 ×2 + 背包 ×2。
- Ultra 版:454L,因电池布局调整,容积略小。
- 车内收纳:32 个储物位,包括手套箱(可容纳 14 英寸笔记本电脑)、车门储物槽(可放 2 瓶矿泉水)等。
三、竞品尺寸对比
车型 | 长 × 宽 × 高(mm) | 轴距(mm) | 整备质量(kg) | 级别 |
---|---|---|---|---|
小米 SU7 2024 款 | 4997×1963×1455 | 3000 | 1980-2205 | 中大型车 |
小米 SU7 Ultra 2025 | 5070×1970×1465 | 3000 | 约 2205 | 中大型车 |
特斯拉 Model 3 | 4720×1848×1431 | 2875 | 1760-1851 | 中型车 |
比亚迪汉 EV | 4995×1910×1495 | 2920 | 2020-2150 | 中大型车 |
极氪 007 | 4880×1900×1448 | 2928 | 2150 | 中型车 |
银河 E8 | 5010×1920×1465 | 2925 | 2100 | 中大型车 |
四、设计与性能关联
- 低风阻设计:
- 普通版风阻系数 0.195Cd,Ultra 版因空气动力学套件优化,风阻系数进一步降低至 0.189Cd。
- 溜背造型(17 度倾角)、隐藏式门把手、主动闭合式格栅等设计共同实现低风阻。
- 操控与通过性:
- 离地间隙:普通版 120mm,Ultra 版 134mm,略低于特斯拉 Model 3(128-138mm),但高于比亚迪汉 EV(150mm)。
- 转弯半径:5.7 米,优于极氪 007(5.8 米),接近特斯拉 Model 3(5.8 米)。
- 整备质量影响:
- 四驱 Max 版整备质量 2205kg,零百加速 2.78 秒,刹车距离 33.3 米,动力与操控平衡较好。
- 后驱标准版整备质量 1980kg,零百加速 5.28 秒,更注重续航与经济性。
五、用户场景适配
- 家庭用户:517L 后备厢 + 105L 前备箱满足长途出行需求,后排纯平地板提升乘坐舒适性。
- 性能爱好者:Ultra 版 5070mm 车长 + 三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适合赛道或激烈驾驶。
- 城市通勤:4997mm 车长 + 5.7 米转弯半径,便于狭窄路段停车与转向。
总结
小米 SU7 的尺寸设计在同级中具有明显优势,3000mm 轴距和 1963mm 车宽确保了宽敞的内部空间,而低风阻与轻量化设计则兼顾了续航与性能。普通版适合家庭日常使用,Ultra 版则针对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与竞品相比,SU7 在尺寸、空间和智能化配置上均表现突出,尤其在 20-30 万元价格区间具备较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