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 2021 年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以来,凭借科技基因与生态整合能力,已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以下从战略布局、产品矩阵、技术突破、市场表现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战略定位与资源投入
小米以 “人车家全生态” 为核心战略,将消费电子领域的软硬件整合能力、用户运营经验及供应链管理优势注入汽车业务。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研发投入累计超 600 亿元,组建了超过 3000 人的研发团队,并通过收购深动科技等企业强化自动驾驶技术布局。其北京亦庄工厂一期产能达 15 万辆 / 年,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同时规划 2025 年生产 45 万辆车型以应对订单积压。
二、产品矩阵与市场表现
1. SU7 系列:从爆款到高端突破
首款车型小米 SU7 于 2024 年 3 月发布,凭借 21.59 万元起的亲民定价和 “高配低价” 策略,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其标准版续航达 700 公里,Max 版百公里加速 2.78 秒,性能参数对标特斯拉 Model 3。2025 年推出的 SU7 Ultra 定位高性能轿跑,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仅 1.98 秒,起售价 52.99 万元,开售 10 分钟大定突破 6900 台,刷新高端电动车市场纪录。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系列累计锁单超 24.8 万辆,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稳居中国中大型电动车销量榜首。
2. YU7 SUV:拓展细分市场
小米首款纯电 SUV 车型 YU7(中文命名 “御 7”)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中大型 SUV,搭载双电机系统,续航最远达 820 公里,综合峰值功率 691 马力,售价预计覆盖 25 万 - 40 万元区间。其设计延续 SU7 的科技美学,配备空气悬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高端配置,目标用户为家庭及长途出行需求群体。
三、核心技术与供应链体系
1. 三电系统:自研与合作结合
- 电池: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5C 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2 分钟充电 10%-80%)和比亚迪弗迪刀片电池,SU7 Ultra 搭载的麒麟电池 CLTC 续航达 630 公里。
- 电机:联合汇川技术研发 21000rpm V6s 超级电机,SU7 Ultra 采用自研 V8s 碳纤维转子电机,效率达 97.8%。
- 电控: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提升体积效率至 77.8%,并通过 9100T 压铸机实现后地板零件从 72 个减至 1 个,成本降低 23%。
2. 智能驾驶:全栈自研与生态协同
小米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配备 3 颗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及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达 508TOPS,支持无图城市 NOA 和代客泊车。其自研 BEV+Transformer 算法不断优化,目标 2025 年底实现全国主要城市高阶智能驾驶覆盖。此外,小米通过投资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等 13 家企业,深度控制激光雷达、芯片等关键环节。
3. 供应链管理:金字塔式分层管控
小米采用 “自研 + 生态链投资” 模式,与宁德时代、弗迪电池、汇川技术等建立战略合作,同时通过 VMI 中央仓模式实现 72 小时 JIT 配送,库存周转率提升至 18 次 / 年。其供应链企业如万向钱潮(底盘)、祥鑫科技(结构件)已进入量产爬坡阶段,2025 年相关订单占比预计超 30%。
四、市场挑战与未来规划
1. 产能与交付压力
尽管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但订单积压仍超 30 万辆,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最长达 49 周。为缓解压力,小米加速二期工厂建设并引入电池包直采策略,目标年内产能提升至 45 万辆。
2. 品牌高端化与全球化
小米手机的 “性价比” 标签对汽车业务高端化构成挑战。为此,SU7 Ultra 通过碳纤维材质、碳陶瓷刹车等配置树立性能标杆,同时计划 2027 年出海欧洲及东南亚市场,初期以高端车型切入,后期在匈牙利、泰国等地设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3. 技术迭代与生态反哺
2025 年小米计划投入 300 亿元研发资金,重点突破固态电池预研、L4 级自动驾驶及 800V 高压平台。依托 HyperOS 系统,小米汽车可与手机、家居无缝互联,构建 “第三生活空间” 生态,未来或通过软件订阅服务提升用户粘性。
五、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小米的入局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内卷”:其高配低价策略推动电动车普及,智能科技迭代迫使传统车企加快转型。2024 年小米汽车营收达 321 亿元,跻身造车新势力前三甲,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有望进入全球前十。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相比,小米的差异化优势在于 “智能生态 + 规模效应”,但需在核心技术(如固态电池)、品牌溢价及全球化运营上实现突破,方能实现 “十年内全球前三” 的战略目标。
总体而言,小米汽车凭借科技基因、生态协同和精准定价,已在智能电动车赛道占据一席之地。其未来发展取决于能否化解产能瓶颈、突破技术 “无人区”,并在国际化与高端化中复制国内市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