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生产主体是其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该工厂由小米集团全资建设和运营,是小米汽车核心的制造基地。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自建工厂的主导地位
- 工厂概况与产能规划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总投资约 630 亿元,分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于 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 6 月通过验收,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并投产。工厂涵盖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配备 29 个研发实验室和 2.5 公里测试跑道,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 4 月首批小米 SU7 在此下线,截至 2024 年 6 月已开启双班生产模式,实际月产能提升至 1.2 万辆。
-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53.1 万平方米,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7-8 月投产。投产后小米汽车年总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目标直指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的目标。
- 技术与自动化水平
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拥有超过 700 台机器人,实现大压铸、冲压、车身连接等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例如,大压铸车间可生产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减少零部件数量并提升车身强度;电池车间支持自研电池包的生产,确保供应链可控。此外,工厂顶部铺设光伏板,年发电量达 1640 万度,废水废气处理效率超 99%,符合绿色制造标准。
二、供应链与合作模式
- 核心零部件自主与外包结合
- 自研技术:小米在电机、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投入研发,例如 SU7 搭载的 V8s 超级电机由小米自研,单电机功率达 425kW。
- 供应链合作:小米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合作采购电池(如 101kWh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并与汇川技术、禾赛科技等供应商合作生产驱动电机、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但整车组装环节完全由自建工厂完成。
- 早期合作洽谈与最终选择
2023 年小米曾与江淮、奇瑞、北汽蓝谷等车企洽谈代工或合作生产,但最终决定以自建工厂为主导。这一选择旨在确保品控、产能自主性及技术保密,例如雷军在 2024 年交付仪式上强调 “小米汽车工厂是小米全栈自研的载体”。
三、未来产能扩张与市场布局
- 工厂开放与用户体验
2025 年 1 月,小米汽车工厂全面开放对外参观预约,每周六允许 20 组客人进厂参观,展示其对生产透明度的信心。 - 全球市场规划
尽管当前产能集中于北京工厂,小米已启动海外市场调研,计划未来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建厂或寻求合作,以实现 “全球前五车企” 的长期目标。
四、与其他车企的合作定位
- 充电网络合作
小米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整合超 2.9 万个充电桩资源,提升用户补能便利性,但此合作不涉及生产环节。 - 技术协同与生态整合
小米与华为、地平线等企业在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领域展开技术合作,但整车制造仍保持独立。
总结
小米汽车的生产以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为核心,通过自建产线、自研技术与供应链合作,实现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自主掌控。这一模式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与产能稳定性,也为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海外布局推进,小米汽车的生产体系将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