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硬件配置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9 01:46:32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硬件配置展现了其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突破,以下从核心动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底盘系统及电池技术等维度详细解析:

一、动力系统:从性能到能效的全域覆盖


  1. SU7 Ultra(超跑定位)
    • 三电机四驱系统:前桥搭载 288kW 永磁同步电机,后桥采用双电机(850kW),综合功率达 1138kW(1548 马力),峰值扭矩 1770N・m,零百加速仅需 1.98 秒,极速 350km/h。
    • 赛道级散热:采用电机立体油冷 + 电池双大面冷却系统,每分钟最大散热量 270 万焦耳,支持纽北赛道连续两圈高强度驾驶不衰减。
    • 自研电机技术:后驱电机采用小米 V8s 超级电机(27200rpm 转速,425kW 功率),功率密度达 10.14kW/kg,搭配 SiC 电控提升效率。

  2. SU7 标准版 / Pro/Max(主流轿跑)
    • 双电机四驱:Max 版综合功率 495kW,零百加速 3.2 秒;标准版后驱电机 220kW,续航覆盖 700-800km(CLTC)。
    •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5 分钟补能 200 公里,充电 10%-80% 最快 11 分钟(Ultra 版)。

  3. YU7 SUV(家庭用户)
    • 单 / 双电机方案:单电机后驱版 235kW,CLTC 续航 835 公里;双电机四驱版 508kW,零百加速 3.5 秒,续航 760 公里。
    • 混动电池技术:部分车型采用磷酸铁锂 - 三元锂混搭电池包,兼顾成本与性能。


二、智能驾驶:硬件冗余与算法迭代的平衡


  1. 感知与算力架构
    • 硬件配置:SU7 Ultra 配备 1 颗 128 线激光雷达、3 颗毫米波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12 颗超声波雷达,双 NVIDIA Orin 芯片提供 508TOPS 算力。
    • 功能覆盖:支持高速 NOA、城市 NOA(依赖高精地图)、代客泊车(端到端模型),但复杂路口需人工接管。
    • 安全冗余:电容式方向盘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结合 SR 路面感知系统预判潜在风险。

  2. 技术对比
    • 与华为 ADS 2.0 相比:小米硬件算力领先(508TOPS vs 400TOPS),但华为算法优化更成熟,尤其在城区复杂路况识别上更精准。
    • 与特斯拉 FSD 对比:小米依赖激光雷达 + 高精地图,而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两者路径差异显著。


三、智能座舱:生态互联与交互创新


  1. 核心硬件
    • 骁龙 8295 芯片:7nm 工艺,算力 30TOPS,支持 16.1 英寸 3K 中控屏、7.1 英寸翻转仪表屏及 56 英寸 AR-HUD。
    • 25 扬声器音响系统:7.1.4 声道杜比全景声,支持主动降噪和运动声浪模拟(电音 / 经典 / 科幻三种风格)。

  2. 生态整合
    • 人车家全场景:通过 Xiaomi HyperOS 实现手机、车机、家居无缝流转,支持语音控制米家设备、跨设备剪贴板等。
    • 隐私安全:多账户隔离系统 + 端到端加密,一键隐私按键可关闭所有传感器。

  3. 交互设计
    • 五音区语音交互:主副驾及后排独立识别,支持离线对话和可见即可说。
    • 赛道大师 APP:内置赛道地图、圈速分析及视频分享功能,满足性能用户需求。


四、底盘与操控:赛道基因与日常舒适性的融合


  1. 悬架系统
    • SU7 Ultra: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闭式双腔空气弹簧支持软硬 / 高低调节,搭配倍适登 EVO R 绞牙避震(选装),赛道模式下侧向支撑提升 30%。
    • 制动系统:前六后四活塞 Akebono 卡钳 + 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100-0km/h 制动距离 30.8 米,连续 10 次制动不衰减。

  2. 空气动力学
    • SU7 Ultra:碳纤维尾翼 + 主动扩散器(0-16 度调节),高速下压力达 285kg,风阻系数 0.195Cd。
    • YU7 SUV:溜背设计 + 隐藏式门把手,风阻系数 0.23Cd,优于特斯拉 Model Y(0.235Cd)。


五、电池技术:从长续航到超快充的技术突破


  1. SU7 Ultra 赛道版电池
    • 93.7kWh 三元锂电池:采用 CTB 一体化技术 + 底部防弹涂层,峰值放电功率 1330kW,电量 20% 时仍可输出 800kW,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 10%-80%)。
    • 原子级快充科技:高孔隙率隔膜(孔隙率 > 50%)+ 低迂曲度电极设计,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2. 主流车型电池
    • SU7 Max:101.7kWh 麒麟电池(三元锂),CLTC 续航 800 公里,支持 4C 快充(19 分钟 10%-80%)。
    • SU7 Pro / 标准版:73.6-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续航 668-835 公里,循环寿命超 3000 次。


六、价格与配置对比


车型动力系统续航(CLTC)智能驾驶配置售价区间
SU7 Ultra三电机四驱630km双 Orin 芯片 + 27 颗传感器52.99-81.49 万
SU7 Max双电机四驱800km单 Orin 芯片 + 12 颗传感器29.99 万
YU7 四驱版双电机四驱760km双 Orin 芯片 + 18 颗传感器25-30 万
YU7 后驱版单电机后驱835km单 Orin 芯片 + 12 颗传感器23-25 万

总结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硬件配置呈现出 “高端极致、主流均衡” 的策略:SU7 Ultra 以赛道性能为核心,挑战百万级超跑;SU7 系列及 YU7 则通过 800V 平台、麒麟电池和全场景智能驾驶,在 20-30 万元市场建立技术壁垒。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堆料,更在于小米生态的深度整合与持续 OTA 升级能力,为用户提供从出行到生活的无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