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充电网络合作:与新势力品牌共建补能生态
小米汽车自 2024 年底开始与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新势力品牌展开充电补能网络合作。具体包括:
- 蔚来:14000 + 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支持实时查看动态数据和扫码充电。
- 小鹏:9000 + 充电桩接入,支持扫码充电与即插即充服务,提升补能效率。
- 理想:6000 + 充电桩入驻,部分支持扫码充电。
此外,小米还与国网电动、特来电、星星充电等 18 家运营商合作,覆盖超 126 万充电桩,实现全国 2691 个区县的充电网络覆盖。这种合作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快速完善小米汽车的充电服务网络,提升用户出行便利性。
二、供应链与技术合作:整合全球资源
- 核心零部件供应:
- 博世:为小米 SU7 提供智能解耦制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及碳化硅电桥等关键部件。
- 宁德时代:供应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支持小米 SU7 的长续航版本。
- 高通:搭载骁龙 8295 座舱芯片,支持澎湃 OS 的智能座舱体验。
- NVIDIA:采用两颗 DRIVE Orin 芯片,提供 508TOPS 算力支持自动驾驶。
- 生产与制造:
- 北汽蓝谷:曾与小米在电池合资建厂(北京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未涉及整车生产。
- 思灵机器人:为小米汽车打造柔性组装线,提升生产效率。
三、生态与技术整合:构建 “人车家全生态”
小米通过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将汽车与智能家居、IoT 设备深度互联:
- 小米澎湃 OS:作为底层系统,支持车机与手机、家电的无缝协同,例如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中空调、灯光等。
- 智能驾驶与座舱:自研 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结合激光雷达和大模型技术,计划 2025 年实现城市领航辅助功能。
- 充电与能源:开放澎湃秒充协议,支持第三方充电桩兼容,并探索车网互动(V2G)技术。
四、历史合作案例:早期联名与技术探索
- 一汽奔腾:2019 年推出奔腾 T77 米粉定制版,搭载小爱同学语音助手,实现车家互联功能。
- 长城汽车:2021 年曾传闻合作造车,但双方澄清未达成协议。
五、未来合作方向:潜在可能性
- 代工与生产:若小米需快速扩大产能,可能与传统车企(如一汽、长安)探讨代工模式,但目前无官方计划。
- 智能驾驶:或与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合作,提升高阶智驾能力。
- 海外市场:通过生态合作进入东南亚、欧洲市场,例如与当地充电运营商或车企合作。
总结
小米的合作策略以 “生态开放” 为核心,通过充电网络、供应链整合和技术共享快速切入市场,同时保持自有品牌的独立性。未来若需加速扩张,可能在代工生产或高阶技术领域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但短期内仍以自研和资源整合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