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产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23:43:06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产能建设目前正处于快速爬坡阶段,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工厂扩建、供应链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逐步满足市场对 SU7 系列车型的旺盛需求。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现有产能布局与规划


  1. 北京亦庄工厂
    • 一期工厂:已于 2024 年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双班制生产,2025 年 4 月单月产能已提升至 3.7 万辆,产线利用率接近 200%。
    • 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北京工厂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二期工厂采用智能车间和 2.5 公里测试跑道,支持 SU7 Ultra 等高性能车型的生产。
    • 三期规划:二期工厂旁的 52 公顷地块已启动施工,未来可能扩建为三期工厂,进一步提升产能。

  2. 武汉与上海工厂
    • 武汉江夏零部件项目:2025 年 3 月启动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年产 30 万套零部件,强化华中供应链布局。
    • 上海出口基地:规划中的上海工厂将负责海外市场,目标 2027 年进军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二、产能提升措施与挑战


  1. 生产效率优化
    • 双班制与自动化:北京工厂实行双班制,工人月工时达 290 小时,结合 700 台机器人实现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每 76 秒下线一辆车。
    • 产线调整:2024 年 7 月对一期工厂进行产线维护和优化,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

  2. 供应链协同
    • 电池供应: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和弗迪电池(磷酸铁锂)双供应商策略,部分电池由小米自行 PACK。
    • 电机与芯片:联合电子、汇川技术提供驱动电机,英伟达 Orin 芯片支持智能驾驶。
    • 零部件本地化:武汉工厂的前副车架生产线、上海工厂的出口零部件配套,逐步完善供应链网络。

  3. 产能缺口与交付压力
    • 订单积压: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累计订单超 32 万辆,已交付 18 万辆,剩余 15 万辆待生产。标准版提车需等待 43-46 周,Max 版 36-39 周。
    • 目标调整: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分析师预测实际产量可能达 45 万辆。
    • 缺口风险:北京工厂全年产能 30 万辆,若订单持续增长,仍可能存在 5 万 - 10 万辆缺口。


三、未来产能扩张计划


  1. 短期(2025-2026 年)
    • 二期工厂投产:2025 年 7-8 月二期工厂投产后,北京总产能达 30 万辆,可缓解部分交付压力。
    • 新车型投产:2025 年 6-7 月推出 SUV 车型 YU7,计划年产 10 万辆,进一步拉动产能需求。

  2. 中长期(2026 年后)
    • 武汉与上海工厂:武汉工厂规划整车产能,上海工厂专注出口,2026 年六座工厂总产能或达 100 万辆。
    • 海外布局:2027 年启动欧洲市场,德国研发中心支持本地化生产,计划出口 20 万辆。


四、行业对比与市场定位


  1. 新势力排名:2024 年小米汽车销量 13.68 万辆,位列新势力第 8 位;若产能充足,有望进入前三。
  2. 竞争压力:理想、问界等品牌 2024 年销量超 30 万辆,小米需通过产能提升缩小差距。
  3. 盈利挑战:每辆 SU7 亏损 4.53 万元,依赖规模效应扭亏,产能扩张需平衡成本与市场需求。

五、总结与展望


小米汽车的产能建设呈现 “短期承压、长期向好” 的态势:
  • 短期:2025 年产能瓶颈仍将存在,交付周期可能维持 30 周以上,但二期工厂投产和新车型上市将逐步缓解压力。
  • 长期:通过工厂扩建、供应链优化和全球化布局,小米有望在 2026 年实现百万产能目标,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风险提示:供应链波动、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海外法规壁垒可能影响产能释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