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股权结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23:43:01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股权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控制权架构,核心公司均由小米集团通过多层子公司全资控股,而创始人雷军通过同股不同权设计保持绝对决策主导权。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公司股权架构


  1.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21 年 11 月,注册资本 10 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雷军。其股权结构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100%。
      而小米科技由雷军(77.8%)、黎万强、洪锋、刘德四人共同持股,雷军为实际控制人。
      该公司负责小米汽车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定义,是小米造车的核心实体。

  2.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21 年 9 月,注册资本 100 亿元,同样由小米集团通过Xiaomi EV Limited(香港公司)全资控股。
    该公司承担生产制造职能,位于北京大兴的工厂已实现量产,2024 年交付 SU7 车型 13.68 万辆。

二、小米集团的控制权设计


  1. 股权与表决权分离
    截至 2025 年 3 月,雷军持有小米集团 23.4% 的股权,但通过 A 类股(每股 10 票)和 B 类股(每股 1 票)的双重股权架构,其表决权比例达 64.1%。
    这种设计确保雷军在小米集团及子公司的重大决策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包括小米汽车的战略方向。
  2. 多层控股架构
    小米集团通过开曼注册的Xiaomi EV, Inc.控制香港子公司Xiaomi EV Limited,后者再全资控股北京的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这种架构既符合跨境资本运作需求,也便于未来可能的独立融资或分拆上市。

三、股东构成与融资动态


  1. 主要股东
    • 小米集团:通过上述多层架构持有小米汽车 100% 股权,无外部战略投资者。
    • 雷军个人:通过小米科技间接控制小米汽车,其在小米集团的持股比例虽因 2025 年 3 月的 425 亿港元融资降至 23.4%,但表决权未受稀释。

  2. 资金来源
    小米汽车的研发与产能扩张主要依赖小米集团的资金支持:
    • 2025 年 3 月的融资中,425 亿港元募资明确用于 “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其中约四分之一投向 AI 领域。
    • 2024 年小米集团研发投入 241 亿元,约 25% 用于汽车业务。


四、未上市状态与潜在影响


  1. 未独立 IPO
    尽管小米 SU7 于 2024 年 3 月上市,但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和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均未进行公开募股,仍为小米集团全资子公司。
    这意味着其股权结构不涉及公众股东,决策效率更高,但也面临资金压力(2024 年单车亏损约 4.5 万元)。
  2. 产业链投资
    小米通过长江产业基金等主体投资了多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如赣锋锂电、蜂巢能源、博泰车联网),但这些属于战略投资,不影响小米汽车本身的股权结构。

五、控制权稳定性与未来挑战


  1. 优势
    雷军的绝对控制权确保小米汽车战略执行的连贯性,避免股东分歧干扰业务推进。
    例如,2025 年将 SU7 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的决策,可快速调动集团资源支持产能扩张。
  2. 风险
    • 资金压力:若汽车业务持续亏损,可能影响小米集团整体利润,2024 年汽车业务经调整净亏损 62 亿元。
    • 股权稀释:未来若引入外部投资者或分拆上市,雷军的控制权可能被稀释,但目前尚无相关计划。


总结


小米汽车的股权结构以 “小米集团全资控股 + 雷军绝对控制” 为核心特征,这种架构在确保决策高效的同时,也依赖小米集团的持续资金投入。未来,随着汽车业务规模扩大,是否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分拆上市,将成为影响其股权结构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