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显示屏在技术创新、生态整合和用户体验上展现出鲜明的特色,其核心车型 SU7 和 SU7 Ultra 的显示屏配置已成为智能座舱的重要亮点。以下从技术参数、供应商体系、功能特性、用户反馈及未来规划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车型显示屏技术参数
1. 小米 SU7 标准版
- 中控屏:16.1 英寸 3K 分辨率(225PPI),采用 TCL 华星光电的 Mini LED 背光技术,支持 1024 级动态调光,亮度达 1000 尼特,对比度 10 万:1,色域覆盖 97% DCI-P3。
- 仪表屏:7.1 英寸翻转式 LCD 屏幕,支持手动调节角度,分辨率 1920×720,显示车辆状态、导航信息等。
- HUD:56 英寸 AR-HUD,投射距离 2.5 米,支持车速、导航路径、ADAS 提示等信息,亮度达 1200 尼特。
- 后排拓展屏:可选装 12.4 英寸触控屏,支持影音娱乐、空调控制等功能。
2. 小米 SU7 Ultra
- 中控屏:升级为武汉华星光电研发的车载生态屏,16.1 英寸 3K 分辨率,采用 LTPO 技术实现 1-120Hz 自适应刷新率,支持 360° 环境光自适应调节,功耗降低 30%。
- 仪表屏:与标准版相同,但新增赛道模式专属 UI,显示 G 值、胎压、电机温度等专业数据。
- HUD:增强版 AR-HUD,支持车道级导航、障碍物预警,配合激光雷达实现虚实融合显示。
二、供应商体系与技术合作
- 核心供应商:
- TCL 华星光电:供应 SU7 标准版中控屏,其超窄边框技术实现 91.7% 屏占比,触控采样率 240Hz。
- 武汉华星光电:SU7 Ultra 中控屏由其联合实验室研发,采用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提升响应速度至 0.1ms。
- 京东方:提供 HUD 显示模组,采用 Micro LED 技术实现 100 万:1 对比度。
- 天马微电子:供应 7.1 英寸仪表屏,支持 - 40℃至 85℃宽温运行。
- 技术合作:
- 与武汉华星光电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车载显示技术,开发柔性 OLED、Micro LED 等下一代产品,计划 2026 年量产车用 Micro LED 屏。
- 与聚飞光电合作:成立 Mini/Micro LED 联合实验室,探索车用显示技术,已在 SU7 Ultra 中应用 Mini COB 直显技术。
三、功能特性与用户体验
- 智能交互:
- 五屏联动:中控屏、仪表屏、HUD、后排屏及手机实现无缝流转,支持跨设备拖拽应用、导航信息同步。
- 语音控制:五音区语音交互,支持连续对话、方言识别,可控制空调、座椅、车窗等 80% 功能。
- 触控优化:中控屏采用康宁大猩猩 Victus 玻璃,莫氏硬度 7 级,抗刮擦性能提升 4 倍,触控延迟低至 8ms。
- 软件生态:
- 澎湃 OS 车机系统:基于小米澎湃 OS,支持 MIUI Home、米家智能家居控制,兼容 CarPlay、Android Auto。
- 应用生态:内置小米应用商店,已上架 200 + 车载应用,包括 QQ 音乐、爱奇艺、高德地图等,支持分屏多任务。
- 场景化功能:
- 赛道模式:SU7 Ultra 中控屏显示圈速、刹车点、动力输出曲线,配合 HUD 的 G 值实时显示,提升驾驶沉浸感。
- 儿童模式:后排屏自动切换教育内容,支持家长端远程管控。
四、用户反馈与市场评价
- 正面评价:
- 显示效果:用户普遍认可 3K 分辨率的细腻度,HUD 的 AR 导航实用性强,夜间显示无眩光。
- 系统流畅度:高通 8295 芯片 + 澎湃 OS 的组合,多任务切换无卡顿,应用启动速度平均 2 秒。
- 生态整合:小米手机用户可通过 Nearby Share 快速连接车机,智能家居控制响应延迟低于 0.5 秒。
- 改进建议:
- 触控误触:部分用户反馈急加速或刹车时易误触中控屏,建议增加防误触算法。
- 应用适配:第三方应用在大屏显示存在比例失调问题,需进一步优化。
五、未来技术规划
- Micro LED 技术:
- 与聚飞光电合作开发车用 Micro LED 显示屏,计划 2026 年在高端车型中量产,目标实现 1000 尼特亮度、百万级对比度。
- 技术优势:自发光特性可提升显示效果,同时解决 Mini LED 的光晕问题。
- 全息投影技术:
- 已申请相关专利,计划 2027 年推出全息中控屏,支持 3D 手势交互,减少物理按键依赖。
- 柔性 OLED 应用:
- 武汉华星光电联合实验室正在开发可折叠 OLED 中控屏,曲率范围 0-90°,计划 2028 年装车。
六、竞品对比
品牌 | 车型 | 中控屏尺寸 / 分辨率 | 技术亮点 | 价格区间 |
---|---|---|---|---|
小米 | SU7 Ultra | 16.1 英寸 3K | LTPO 自适应刷新率、Mini LED | 52.99 万 |
特斯拉 | Model S | 17 英寸 2200×1300 | 超窄边框、AMD Ryzen 芯片 | 88.99 万 |
蔚来 | ET7 | 12.8 英寸 1728×1888 | AMOLED、NOMI 交互 | 52.8 万 |
小鹏 | G9 | 14.96 英寸 2400×1200 | 双 Orin-X 芯片、全场景语音 | 30.99 万 |
优势分析:
- 性价比:小米 SU7 Ultra 以 52.99 万的价格,在屏幕尺寸、分辨率和技术应用上接近特斯拉 Model S,但价格低 40%。
- 生态整合:小米澎湃 OS 与手机、智能家居的联动体验优于蔚来 NOMI 和小鹏 Xmart OS。
- 技术前瞻性:LTPO 和 Mini LED 的组合在续航和显示效果上优于传统 LCD,接近 AMOLED 水平。
总结
小米汽车的显示屏通过技术创新(如 Mini LED、LTPO)、生态协同(澎湃 OS + 米家)和用户洞察(五屏联动、场景化功能),在中高端市场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力。尽管在第三方应用适配和防误触设计上仍有改进空间,但其技术储备(如 Micro LED、全息投影)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武汉华星、聚飞光电)为未来持续升级奠定了基础。对于追求科技感和性价比的用户,小米汽车显示屏是当前市场的高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