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采购部是小米集团汽车业务的核心职能部门,负责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优化采购策略及保障零部件供应。以下从组织架构、核心职能、供应商管理、战略布局及最新动态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组织架构与核心职能
小米汽车采购部采用矩阵式管理,下设多个垂直品类团队(如电池、底盘、智能座舱等),并与研发、质量、生产等部门深度协同。其核心职能包括:
- 供应链战略规划:制定中长期采购策略,如电池 PACK 结构件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布局。
- 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寻源、定点到量产交付,覆盖供应商资质审核、商务谈判、产能保障及售后支持。例如,底盘采购经理需主导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零部件的产业链调研与成本穿透,而供应商质量经理(SQE)则推动供应商完成 APQP(先期质量策划)及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等质量流程。
- 成本与风险管理:通过设计优化(如电池箱体结构创新)、VAVE(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及规模采购降低成本,同时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应对市场波动与产能瓶颈。
二、供应商管理体系
小米汽车对供应商实行严格的准入与考核机制:
- 准入标准:供应商需通过技术能力(如零部件研发经验)、生产能力(如 PPK/CPK 过程能力)及质量体系(如 IATF16949 认证)的综合评估。例如,电池 PACK 结构件供应商需具备设计端降本能力及量产交付保障经验。
- 合作模式:与行业龙头建立深度合作,如宁德时代供应三元锂电池、博世提供 ABS 系统,同时通过投资布局(如瑞隆科技、云山动力)强化供应链韧性。
- 数字化管理:通过供应链系统实现需求预测、库存监控及供应商绩效评估,提升协同效率。
三、供应链战略布局
- 技术协同与创新:在电池领域,小米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 800V 高压平台电池,并布局钠离子、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在智能驾驶领域,联合地平线、几何伙伴等企业开发多传感器融合系统。
- 本土化与全球化:优先选用国产供应商(如汇川联合动力、拓普集团),同时引入国际品牌(如大陆芯智驾)提升技术竞争力。
- 产能优化:面对 SU7 车型交付压力,小米通过调整生产排班、扩建工厂(北京二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及直接采购电池包等措施加速产能爬坡。
四、最新动态与挑战
2025 年,小米汽车采购部聚焦以下方向:
- 产能提升:二期工厂直接采购电池包以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推动供应链协同,将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
- 质量与成本平衡:通过数字化管理、自动化生产及精益流程优化,在价格战中保障产品质量。
- 可持续发展:尽管公开信息有限,但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绿色供应链经验(如供应商数据安全审查)可能延伸至汽车业务。
五、联系方式与合作建议
若需与小米汽车采购部对接,可通过以下途径:
- 官方渠道:访问小米商城官网(www.mi.com)或联系客服(电话:950816)获取供应商合作指引。
- 招聘平台:猎聘、BOSS 直聘等平台发布的采购岗位(如采购经理 - 底盘、供应链采购策略工程师)提供了业务需求线索。
- 行业展会:参与上海车展等活动,与小米汽车供应链团队直接交流。
建议潜在供应商关注小米汽车官方公告,或通过行业合作渠道了解具体需求。对于敏感信息(如供应商名单、未公开技术合作),建议以官方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