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多大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22:39:50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目前已上市的车型主要包括SU7 系列(轿车)SU7 Ultra(高性能版),以及即将推出的YU7(SUV)。以下是各车型的尺寸参数、空间表现及竞品对比的详细解析:

一、小米 SU7 系列(轿车)


1. 基础尺寸


  • 长 × 宽 × 高:4997×1963×1455mm(标准版),部分版本高度为 1440mm(如 Max 版因空气悬架降低)。
  • 轴距:3000mm。
  •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尺寸接近特斯拉 Model S(4979×1964×1445mm),轴距略长。

2. 空间表现


  • 乘坐空间
    • 前排:竖向空间达 1012mm,头部空间充裕。
    • 后排:膝部空间 105mm,优于 Model S(59mm)和宝马 5 系(55mm),但溜背设计对头部空间有一定影响。

  • 储物空间
    • 后备箱:常规容积 517L,支持后排座椅放倒,最大扩展至 1959L。
    • 前备箱:105L,可存放充电枪等小件物品。
    • 车内收纳:32 处储物位,包括手套箱、杯架、手机专属槽等。


3. 竞品对比


  • 极氪 007:尺寸 4865×1900×1450mm,轴距 2928mm,后排头部空间更优,但整体尺寸和轴距小于 SU7。
  • 特斯拉 Model 3:尺寸 4724×1848×1430mm,轴距 2875mm,空间明显更小。

二、小米 SU7 Ultra(高性能版)


1. 基础尺寸


  • 长 × 宽 × 高:5115×1970×1465mm(量产版),原型车尺寸为 5260×2064×1406mm。
  • 轴距:3000mm。
  • 定位:高性能纯电轿跑,尺寸接近保时捷 Taycan(4963×1966×1381mm),但轴距更长。

2. 空间表现


  • 乘坐空间
    • 前排:头部空间与 SU7 相当,但横向空间更宽(1970mm)。
    • 后排:腿部空间与 SU7 相近,但溜背造型导致头部空间略局促。

  • 储物空间
    • 后备箱:常规容积 454L,因碳纤维尾翼等赛道化设计,空间略小于 SU7。
    • 前备箱:取消,改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装)。


3. 竞品对比


  • 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尺寸 4963×1966×1381mm,轴距 2900mm,空间更小但价格更高(约 180 万元)。
  • 蔚来 ET7:尺寸 5101×1987×1509mm,轴距 3060mm,空间更大但续航和性能略逊。

三、小米 YU7(SUV)


1. 基础尺寸


  • 长 × 宽 × 高:4999×1996×1600mm。
  • 轴距:3000mm。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尺寸接近特斯拉 Model Y(4750×1921×1624mm),轴距更长。

2. 空间表现


  • 乘坐空间
    • 前排:头部空间优于 SU7,身高 1.8 米的用户头部距车顶约两拳。
    • 后排:腿部空间比 Model Y 多 15cm,膝部空间达 110mm。

  • 储物空间
    • 后备箱:常规容积 700L,支持后排座椅放倒,最大扩展至 1800L。
    • 前备箱:105L,与 SU7 相同。


3. 竞品对比


  • 特斯拉 Model Y:尺寸 4750×1921×1624mm,轴距 2890mm,空间和续航(554km)均不如 YU7。
  • 问界 M8:尺寸 5205×1996×1800mm,轴距 3105mm,空间更大但价格更高(预计 35 万起)。

四、其他车型(规划中)


  • MX11(内部代号):即 YU7,已上市。
  • 传闻中的 MPV:预计 2026 年推出,尺寸或超 5.2 米,对标腾势 D9。

总结:小米汽车的尺寸策略


  1. 轿车与 SUV 双线布局
    • SU7 系列:主打中大型轿车市场,尺寸和空间对标豪华品牌,价格下探至 20 万元级。
    • YU7:填补 SUV 市场空白,尺寸和续航优于 Model Y,性价比突出。

  2. 性能与空间平衡
    • SU7 Ultra:牺牲部分空间换取赛道性能(如碳纤维减重、空气动力学设计)。
    • YU7:通过长轴距和溜背设计优化空间,同时保持运动化外观。

  3. 生态化设计
    • 全系标配前备箱和大尺寸后备箱,支持 V2L 外放电,满足家庭出行和露营需求。
    • 智能座舱(Xiaomi HyperOS)与米家设备无缝互联,提升空间实用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车型的配置差异或试驾体验,可参考小米汽车官网或线下门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