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驾驶小米汽车概念股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19:33:29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涉及多个核心技术环节,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企业构成了市场关注的 “无人驾驶小米汽车概念股”。以下从技术路径、核心合作伙伴及市场动态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并结合最新行业趋势提供投资逻辑参考:

一、技术路径与核心供应商


1. 感知层: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 激光雷达
    小米 SU7 Ultra 搭载速腾聚创(RoboSense)的 192 线固态激光雷达(M3 平台),水平 FOV 扩展至 140°,垂直分辨率提升至 0.05°,在雨雪天气点云密度损失率降至 15%。速腾聚创作为全球激光雷达龙头,2025 年订单量预计突破 50 万台,其股价在小米事故后一周内上涨 18%。
    另一供应商禾赛科技(Hesai)的 AT128 激光雷达已应用于小米 SU7 Pro/Max 版,其混合固态技术在夜间探测距离达 200 米,较纯视觉方案提升 3 倍。
  • 毫米波雷达
    小米采用华为 ADS 3.0 同款 4D 毫米波雷达,在郑州测试场障碍物误检率从 0.23 次 / 公里降至 0.07 次 / 公里。相关供应商包括华域汽车(600741.SH)和威孚高科(000581.SZ)。
  • 摄像头与视觉芯片
    仿生复眼摄像头模组(仿蜻蜓复眼结构)动态范围提升至 160dB,支持 10-10000lux 光照场景,由舜宇光学(2382.HK)和欧菲光(002456.SZ)供应。神经形态视觉芯片由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开发,延迟压缩至 3ms。

2. 决策层:算法与算力


  • 自动驾驶算法
    小米通过收购深动科技(DEEPMOTION)强化高精地图与环境感知能力,其技术团队来自微软研究院,核心算法覆盖 SLAM、多传感器融合等领域。此外,与 Momenta、智行者等合作开发端到端大模型(如 DriveLM 2800 亿参数模型),复杂路口决策效率提升 40%。
  • 算力芯片
    智能驾驶芯片采用英伟达 Orin X(254TOPS 算力),智能座舱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功率芯片由英飞凌(Infineon)供应碳化硅(SiC)模块。国内替代方面,地平线征程 6 芯片已进入小米测试阶段,预计 2026 年量产。

3. 执行层:线控底盘与车路云协同


  • 线控制动
    凯众股份(603037.SH)与小米同步开发线控制动技术,适配智能底盘需求,其减震元件国内市场份额超 30%。
  • 车路云一体化
    小米接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与中国移动合作部署 5G-A 通感算一体基站,在广州生物岛实现厘米级实时定位。慧博云通(301316.SZ)为小米提供 V2X 通信技术支持,参与车路协同系统开发。

二、核心概念股与投资逻辑


1. 硬件供应商


公司名称业务领域核心优势与合作进展市场预期(2025 年)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192 线固态激光雷达量产,小米 SU7 Ultra 独家供应商,订单量预计占其总营收 45%。营收增长 80%,PE 55 倍
禾赛科技激光雷达AT128 激光雷达应用于 SU7 Pro/Max,技术迭代至第四代,成本降至 200 美元以下。营收增长 60%,PE 48 倍
均胜电子智能驾驶系统与小米合作开发域控制器,集成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融合算法,适配 L3 + 级自动驾驶。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35%
四维图新高精度地图为小米提供全国道路高精地图数据,支持无图方案,合作开发 V2X 交通信号优化系统。地图服务收入增长 50%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传闻供应小米 SU7 座舱域控制器,集成高通 8295 芯片,支持语音交互与 AR-HUD。座舱业务毛利率提升至 28%

2. 软件与算法


公司名称业务领域核心优势与合作进展市场预期(2025 年)
深动科技自动驾驶算法小米全资子公司,提供高精地图与感知算法,技术团队来自微软研究院,已接入小米 SU7 路测。研发投入占比超 30%
光庭信息自动驾驶测试为小米提供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界面测试服务,参与小米 HAD 系统功能验证。测试服务收入增长 40%
科大讯飞语音交互为小米汽车提供车载语音系统,支持方言识别与连续对话,用户渗透率超 65%。车载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15%

3. 供应链与生态


公司名称业务领域核心优势与合作进展市场预期(2025 年)
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为小米 SU7 提供麒麟三元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能量密度达 255Wh/kg。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 35%
汇川技术电驱动系统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供应小米 SU7 电机电控,技术覆盖 800V 碳化硅平台,产能规划 50 万台 / 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25%
商络电子电子元器件分销通过 Tier1 供应商间接供应小米阻容感、电源芯片,单车电子元件价值量提升至 8000 元。分销业务毛利率提升至 18%

三、市场动态与风险提示


1. 短期催化因素


  • 上海车展效应:4 月 23 日小米 SU7 Ultra 亮相车展,日均吸引 5 万人次参观,带动相关概念股如速腾聚创(港股)当日上涨 12%。
  • 销量超预期: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达 3.5 万辆,同比增长 628%,供应链企业订单可见性延长至 Q4。
  • 政策支持:北京、上海等 12 城开放 L3 级自动驾驶路测,小米 SU7 Ultra 已通过相关认证,智能驾驶功能付费率有望提升至 30%。

2. 长期增长逻辑


  • 技术迭代:小米计划 2025 年 Q3 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 SU7 Max 版,采用 “纯视觉 + 激光雷达” 融合方案,夜间复杂场景识别能力提升 50%。
  • 生态协同:HyperOS 系统打通手机 - 汽车 - 家居互联,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苹果生态 30%,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预计 2027 年达 40%。
  • 全球化布局:小米墨西哥工厂投产,规避美国关税影响,2025 年海外销量占比目标提升至 25%。

3. 风险提示


  • 供应链成本:中美关税升级导致芯片采购成本上升 15%-20%,小米通过国产化(如自研 RISC-V 芯片)对冲风险,但短期毛利率承压。
  • 技术事故影响:3 月安徽 SU7 事故后,市场对纯视觉方案信任度下降,激光雷达渗透率加速提升,但可能推高硬件成本。
  • 行业竞争:华为 ADS 3.0、特斯拉 FSD 等竞品加速迭代,小米需在算法优化与数据积累上持续投入。

四、投资策略建议


1. 核心标的


  • 高弹性标的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均胜电子(智能驾驶系统)、四维图新(高精地图),受益于小米汽车销量放量与技术升级。
  • 稳健标的宁德时代(电池)、汇川技术(电驱动),供应链地位稳固,业绩确定性高。
  • 主题机会光庭信息(测试服务)、慧博云通(车路云),关注政策驱动与生态协同。

2. 配置建议


  • 短期:关注上海车展后订单转化与 4 月销量数据,逢低布局速腾聚创、禾赛科技。
  • 中期:跟踪小米 SU7 Max 版激光雷达上车进度,布局均胜电子、四维图新。
  • 长期:看好 HyperOS 生态变现潜力,配置德赛西威(智能座舱)、科大讯飞(语音交互)。

3. 风险控制


  • 密切跟踪小米汽车交付量与智驾功能激活率,若 Q2 交付低于 3 万辆或激活率不足 40%,需减仓避险。
  • 警惕中美关税进一步升级对供应链的冲击,优先选择国产化率高的标的(如汇川技术、宁德时代)。

五、总结


小米汽车无人驾驶概念股的投资逻辑围绕 “技术升级 - 销量放量 - 生态协同” 展开,核心受益环节包括激光雷达、智能驾驶系统、高精地图及车路云协同。短期需关注市场情绪与政策催化,长期需跟踪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在核心标的中动态平衡配置,同时密切关注行业竞争格局与供应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