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及第三方机构公布的数据,小米汽车 2025 年 1 月销量表现亮眼。作为首款量产车型,小米 SU7 在中大型轿车市场以22,897 辆的零售销量登顶当月榜单,不仅成为唯一单月销量突破 2 万辆的车型,还超越了奥迪 A6L(19,710 辆)、奔驰 E 级(12,100 辆)等传统豪华品牌主力车型。
这一成绩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
- 产能爬坡与交付节奏:小米 SU7 自 2024 年 3 月上市后持续放量,2024 年 10-12 月单月销量已稳定在 2 万辆以上。2025 年 1 月延续了这一趋势,叠加 1 月 1 日推出的限定色璀璨洋红版本开售,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
- 市场定位与产品力:小米 SU7 以 21.59 万元起售的定价,精准切入 20-30 万元新能源中大型轿车市场。其搭载的 HyperOS 车机系统、激光雷达、800V 高压平台等配置,在智能化和性能上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 渠道与品牌优势:小米依托全国 600 余家门店的销售网络,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模式,缩短了用户决策链路。品牌自身的科技属性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1 月新势力品牌销售额排名中,小米以 53.03 亿元位列第四。
从行业视角看,小米汽车的首月表现具有标志性意义:
- 打破传统格局:在中大型轿车销量 TOP15 榜单中,小米 SU7 是唯一进入前五的中国品牌车型,而奥迪、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均出现同比下滑。
-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1 月中大型轿车市场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 70%,小米 SU7 的热销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相比之下,比亚迪汉家族销量同比下滑 35%,显示市场竞争正从单一产品向生态化、智能化升级。
- 季度增长潜力: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 75,869 辆的总销量领跑中大型轿车市场,平均月销量约 25,300 辆,较 1 月数据环比增长 10.5%,反映出产能提升和市场认可度的持续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小米汽车首月表现突出,但后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例如,吉利银河星愿、小鹏 P7 + 等车型在一季度销量同比增幅均超过 200%,而特斯拉 Model 3 等竞品也在加速迭代。小米能否维持增长态势,取决于供应链稳定性、新车型推出节奏(如网传的小米 YU7)以及智能化技术的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