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布局呈现多元化特点,涵盖充电网络、供应链技术以及教育领域。以下是其核心合作动态的梳理:
一、充电补能网络合作
小米汽车与蔚来、小鹏、理想等头部新势力车企达成充电网络合作,整合行业资源提升用户补能便利性。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充电地图已接入超 126 万根充电桩,覆盖 2691 个中国大陆区县,其中包括:
- 蔚来:14000 + 充电桩支持实时动态查看和 APP 扫码充电;
- 小鹏:9000 + 充电桩支持即插即充服务;
- 理想:6000 + 充电桩部分支持扫码充电。
此外,小米还与国网电动、南方电网、特来电等 18 家运营商合作,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充电网络,其中超充桩达 9.4 万个,服务区充电站 6221 个。
二、供应链与核心技术合作
小米汽车在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研发领域与多家企业深度绑定:
- 电池与能源:
- 宁德时代:供应三元锂电池,合作开发 800V 高压快充技术,支持小米 SU7 Max 的高性能需求;
- 比亚迪(弗迪电池):提供磷酸铁锂电池,覆盖入门版车型;
- 合资公司:与宁德时代、北汽、京能科技成立 “时代北汽”,专注动力电池生产。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支撑智能座舱交互;
- 大陆集团:联合地平线开发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支持 L2-L4 级自动驾驶;
- 几何伙伴:提供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算法支持。
- 制造与底盘:
- 拓普集团:供应空气悬架系统;
- 模塑科技:提供车身结构件;
- 布雷博 / 采埃孚:高性能制动与减震系统。
三、生产与产能合作
小米汽车以自建工厂为主,同时探索多元化生产模式:
- 北京超级工厂:年产能规划 30 万辆,2025 年 3 月交付量超 2.9 万辆;
- 第二工厂: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首款车型为中大型 SUV 小米 YU7,规划产能 15 万辆 / 年;
- 代工传闻:网传与东风汽车合作代工,但未获官方确认。
四、教育与人才合作
小米汽车与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协议,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育共同体,涉及实训基地建设、订单班培养、技术标准共研等,计划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
五、未来合作方向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将重点推进以下合作:
- 技术研发:投入超 300 亿研发资金,布局自研电子电气架构、V8s 电机、大压铸集群等;
- 国际市场:通过宁德时代与 Stellantis 的合资公司拓展欧洲市场;
- 生态协同:深化与华为在智能驾驶、车机互联等领域的合作。
总结
小米的合作策略以自主研发 + 供应链整合为主,通过与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和充电网络共享快速构建竞争力。虽然未与传统车企成立整车合资公司,但在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的深度绑定,以及自建工厂的产能布局,已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奠定基础。未来,随着小米 YU7 等新车型的上市,其合作网络有望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