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安全不分高低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16:26:11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在安全配置上的策略呈现出 “被动安全全系列一致,主动安全分版本差异化” 的特点。这一设计既体现了对基础安全的重视,也反映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成本与功能分层逻辑。

一、被动安全配置全系统一


从车身结构到乘员保护系统,小米 SU7 系列在基础安全设计上实现了 “无差别对待”:
  1. 高强度车身与吸能结构
    全系车型采用钢铝混合笼式车身,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达 90.1%,其中 A 柱、门槛梁等关键部位使用 2000MPa 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正面碰撞时,前舱溃缩区通过防撞梁、吸能盒和副车架弯折设计吸收能量,乘员舱则通过环抱式上边梁和一体式三角梁分散冲击力,确保 A 柱在碰撞中不发生形变。这种设计使小米 SU7 在中保研正面 25% 偏置碰撞测试中,乘员舱侵入量仅为 58mm(行业平均约 80mm),达到 “G+” 评级。
  2. 安全气囊与约束系统
    全系标配 7 个安全气囊,包括副驾异形气囊(防止头部滑落)、远端气囊(避免乘员互撞)和后排下弯式气帘(覆盖前后排头部)。座椅安全带采用预紧式设计,后排配备防下潜结构,可减少碰撞时乘员身体滑动。
  3. 电池安全技术
    所有车型均搭载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电池仓上盖与乘员舱地板融合,提升车身扭转刚度至 51000N・m/deg。电池包通过超 1050 项安全测试,包括针刺、挤压、浸水等,确保极端情况下不起火。不过,高配车型额外配备 “电芯倒置” 防火技术,可在电池热失控时将火焰导向车底,避免直喷座舱。

二、主动安全配置按版本分级


在智能驾驶和辅助系统方面,小米根据车型定位进行了功能区分:
配置项目标准版(21.59 万)Pro 版(24.59 万)Max 版(29.99 万)
智驾系统Xiaomi Pilot ProXiaomi Pilot Max增强版 Xiaomi Pilot Max
激光雷达1 颗(禾赛 128 线)1 颗(升级版)
算力芯片单 Orin-X(254TOPS)双 Orin-X(508TOPS)双 Orin-X + 专用 NPU(750TOPS)
探测距离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120 米)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250 米)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300 米)
功能覆盖高速 NOA、自动泊车城市 NOA、自动变道全场景领航、代客泊车
电池防火技术基础防护电芯倒置电芯倒置 + 底部防弹涂层

这种分级导致实际安全性能差异显著:
  • 夜间探测能力:标准版依赖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夜间有效距离仅 120 米,而 116km/h 时速下每秒行驶 32 米,系统需 35 米才能识别障碍物,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不足 1 秒。
  • 紧急制动性能:Pro 版和 Max 版配备博世 DPB2.0 智能解耦制动系统,100-0km/h 制动距离 33.5 米,而标准版为 36.8 米。
  • 极端场景应对:Max 版在施工路段、暴雨天气等复杂环境下,激光雷达可将障碍物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9.7%,而标准版纯视觉方案在相同场景下误判率达 15%。

三、争议与行业背景


  1. 安全配置是否应分版本
    小米的策略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基础安全配置(如车身结构、气囊)的统一保障了最低安全底线,而高级智驾功能的分级符合技术迭代规律。反对者则指出,激光雷达、双算力芯片等配置直接影响事故避险能力,将其作为高配专属可能导致 “低配版成‘催命符’”。例如,2025 年 3 月的德上高速事故中,标准版因缺乏激光雷达导致夜间探测不足,最终引发爆燃。
  2. 行业对比
    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相比,小米的安全配置策略更接近 “功能分层” 模式:
    • 特斯拉:Autopilot 基础版全系标配,FSD 需额外付费,但硬件(如摄像头、芯片)统一。
    • 比亚迪:DiPilot 系统按价格分级,但刀片电池安全技术全系一致。
    • 蔚来:NOP + 智驾功能需订阅,但 ET5、ET7 等车型硬件预埋激光雷达。

    小米的特殊性在于,其主动安全功能差异不仅体现在软件授权,还涉及硬件配置(如激光雷达、电池防火技术),这在 20 万级车型中较为罕见。

四、用户选择建议


  1. 日常通勤用户:标准版(21.59 万)的被动安全配置已足够应对常规场景,适合预算有限且对智驾需求不高的消费者。
  2. 长途驾驶用户:Pro 版(24.59 万)的激光雷达和城市 NOA 功能可提升高速和复杂路况的安全性,尤其适合经常跑高速的用户。
  3. 科技爱好者:Max 版(29.99 万)的全场景领航和电池防护技术,能提供更全面的安全冗余,适合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

总结


小米汽车的安全配置策略是 “基础安全普惠化,高阶功能市场化”。这种设计既满足了法规要求和消费者对基础安全的期待,也通过功能分级实现了成本控制与技术溢价。然而,主动安全配置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版本车型在极端场景下的表现差距较大,用户需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