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主要制造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核心生产设施为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该工厂是小米汽车自主研发与生产的核心枢纽,承担了小米 SU7 系列车型的量产任务,并规划了未来产能扩张的战略布局。以下是详细信息:
一、北京亦庄超级工厂:小米汽车的 “心脏”
1. 地理位置与规模
- 地址: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
- 占地面积:一期约 72 万平方米,二期扩建后总面积将达 105 公顷,三期规划用地约 52 公顷(毗邻现有工厂)。
- 总投资:约 630 亿元人民币,是小米造车的核心战略项目。
2. 建设与投产进展
- 一期工程: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 6 月通过验收,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4 月启动首批 SU7 交付。目前一期工厂已实现双班生产,日产能提升至约 400 辆,年产能达 15 万辆。
- 二期工程:2024 年 7 月开工,2025 年 3 月主体建筑封顶,预计 2025 年 7-8 月投产。二期工厂将新增 15 万辆年产能,使总产能达到 30 万辆。
- 三期规划: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已公示毗邻地块,可能用于进一步扩大产能,但尚未官宣具体建设时间。
3. 技术与产能
- 生产工艺:工厂设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引入超过 700 台机器人,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 100%,每 76 秒可下线一辆小米 SU7。
- 产能目标:2024 年交付量为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实际产能或突破 45 万辆(含 YU7 车型)。
二、供应链与合作厂商:支撑产能的 “动脉”
尽管小米汽车以自主生产为主,但在零部件供应和技术研发上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并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
- 驱动电机:汇川技术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供应。
- 智能座舱:光庭信息提供解决方案,蓝思科技供应中控屏等硬件。
- 热管理系统:奥特佳、华域三电参与。
- 潜在合作厂商:
- 曾与江淮、奇瑞、北汽蓝谷等车企洽谈代工,但目前未落实整车合作,主要依赖北京工厂自主生产。
- 武汉江夏区布局了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由上海本特勒汇众承建,未来可能拓展供应链网络。
三、未来布局:从 “北京制造” 到 “全国辐射”
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计划不仅限于北京:
- 武汉供应链基地:已投产前副车架生产线,未来可能依托武汉车谷(东风、本田等车企聚集区)建设新的整车工厂。
- 海外市场:雷军曾表示 “用 15-20 年进入全球汽车行业前五”,推测未来可能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建厂,但目前尚未有明确规划。
四、用户关心的热点问题
- 交付周期:因订单火爆,小米 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仍需 43-46 周,SU7 Ultra 约 18-21 周。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压力将逐步缓解。
- 工厂参观:自 2025 年 1 月起,小米汽车工厂已开放常态化参观,工作日每日 1 场,周末及节假日 5 场,每场限 20 人,可通过官方渠道预约。
- 安全与质量:近期因智驾事故引发争议,但小米强调已对交付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并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推出 “安全分 Beta” 系统提升用户驾驶安全。
总结
小米汽车的制造重心目前集中于北京亦庄超级工厂,该工厂承担了全部 SU7 系列车型的生产,并通过二期扩建和供应链优化持续提升产能。尽管未来可能拓展新的生产基地,但短期内北京仍将是其核心制造枢纽。对于消费者而言,工厂的产能释放将直接影响交付速度,而小米在供应链和技术上的布局则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