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技术与续航配置
- 电池与能量管理
小米 SU7 Pro 搭载宁德时代神行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为 94.3kWh,采用 CTB(Cell to Body)一体化技术,将电池与车身结构融合,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电芯倒置设计释放了 7mm 高度空间,集成效率提升 5.8%,同时通过 17 层高压绝缘防护和 7.8㎡双面主动冷却系统,确保电池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
电池管理系统(BMS)支持 - 15℃ CLTC 工况无需额外加热即可维持座舱温度,-20℃仍能从冷空气中吸取热量,冬季续航保持率优于同级。
- 驱动与能耗优化
单电机后驱布局,最大功率 220kW,零百加速 5.7 秒。通过 0.195 的超低风阻系数、1.19 的轻量化系数(同级最低)及碳化硅高压平台,实现了 12.9kWh/100km 的 CLTC 能耗。例如,在雷军直播测试中,上海至杭州 177 公里实际电耗为 13.7kWh/100km,续航达成率 82.7%。
二、实际续航表现
- 综合工况
- 城市道路:在平均时速 52.21km/h 的城市工况下,续航可达 804 公里,达成率 96.87%,电耗低至 12.1kWh/100km。
- 高速场景:以 102.7km/h 的平均时速行驶,续航 598 公里,达成率 72%;若更换 19 寸低滚阻轮胎,高速续航可提升至 636 公里。
- 综合路况:易车实测高速与城市混合工况续航 732 公里,达成率 88.2%,电耗 12.9kWh/100km。
- 极端环境表现
- 冬季续航:在 - 2℃至 8℃的冬季城市环境下,续航 729 公里,达成率 87.83%;在 - 20℃极寒环境中,续航仍能达到 385 公里,达成率 47.5%,优于多数竞品。
- 高温测试:30℃环境下城市续航 672 公里,达成率 81%,空调系统可维持车内舒适温度且能耗控制良好。
三、充电与补能效率
- 快充性能
支持 400V 高压平台,快充 30%-80% 需 0.25 小时,峰值功率 242kW。但受限于平台电压,充电至 100% 需 74 分钟,最后 10% 进入涓流阶段耗时较长。相比 800V 平台车型(如小米 SU7 Max 峰值功率 282kW),Pro 版充电速度稍慢,但仍优于多数 400V 竞品。
- 补能网络
兼容第三方快充桩(如小桔、华为液冷桩),15 分钟可补能 350 公里,全国公共充电桩覆盖率超 99%。
四、竞品对比与市场定位
- 同级车型续航对比
- 极氪 007:CLTC 续航 606-870 公里,搭载麒麟电池,但 800V 版本价格更高(约 30 万元)。
- 特斯拉 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 CLTC 713 公里,电耗 12.6kWh/100km,但冬季续航达成率约 60%。
- 比亚迪汉 EV:CLTC 715 公里,搭载刀片电池,快充 0.5 小时(30%-80%),但风阻系数较高(0.233)。
- 小米 SU7 Pro 的优势
- 续航达成率:实测综合达成率 88.2%,高于多数竞品(如 Model 3 约 80%)。
- 低温表现:-20℃续航达成率 47.5%,优于极氪 007(约 40%)和比亚迪汉 EV(约 35%)。
- 性价比:24.59 万元的售价,提供 830 公里 CLTC 续航,低于同级长续航车型(如极氪 007 870km 版售价 28.99 万元)。
五、适用场景与用户建议
- 推荐场景
- 长途出行:CLTC 830 公里续航可满足北京至济南(约 400 公里)往返无需充电,且支持 15 分钟补能 350 公里,适合跨省自驾。
- 城市通勤:日常通勤(日均 50 公里)下,满电可支持约 16 天行驶,减少充电频率。
- 北方用户:高效热管理系统在冬季续航表现优异,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 注意事项
- 充电策略:长途出行建议充电至 80%(约 33 分钟),避免最后 10% 的涓流充电耗时。
- 轮胎选择:19 寸低滚阻轮胎可提升高速续航,但会牺牲部分操控性能。
- 质保政策:电池组质保 5 年或 10 万公里,电芯支持 100 万公里耐久,长期使用更安心。
总结
小米 SU7 Pro 以 830 公里 CLTC 续航为核心卖点,结合 CTB 电池技术、低风阻设计和高效热管理系统,在综合工况、低温环境及充电效率上均表现出色。其 24.59 万元的售价在同级中具备较高性价比,尤其适合对续航有强需求的长途用户和北方消费者。若对充电速度有更高要求,可考虑升级至 800V 平台的 Max 版本(CLTC 800 公里,售价 29.99 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