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电量表现覆盖了电池容量、续航能力、充电技术、实际使用场景及低温性能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基于最新产品信息的全面解析:
一、电池容量与续航能力
1. 核心车型电池配置
- 小米 SU7 系列:
- 标准版:搭载弗迪动力(比亚迪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 73.6kWh,CLTC 续航 668km。
- Pro 版:采用宁德时代神行磷酸铁锂电池,容量 94.3kWh,CLTC 续航 830km。
- Max 版:配备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容量 101kWh,CLTC 续航 800km。
- Ultra 版:2025 款升级为宁德时代麒麟二代电池,容量 93.7kWh,CLTC 续航 630km,支持赛道级连续放电(牛北赛道两圈后电量 7% 仍能维持 600kW 放电功率)。
- 小米 YU7(2025 款 SUV):
- 标准版搭载磷酸铁锂电池(96.3kWh),CLTC 续航 820km;四驱版采用三元锂电池(101.7kWh),CLTC 续航 760km。
2. 实际续航达成率
- 城市工况:SU7 标准版 CLTC 700km 续航在实际驾驶中达成率约 90%(约 630km),Pro 版 830km 续航达成率约 85%(约 705km)。
- 高速场景:SU7 Max 在 120km/h 高速行驶时,实测电耗 15.7kWh/100km,续航保持率近 80%(CLTC 800km 对应实际约 640km)。
- 低温环境:-15℃寒冷区测试中,SU7 续航骤降至 385km(CLTC 800km 达成率 47.5%),但通过智能热泵系统和在途电池加热技术,充电速度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5 分钟充至 80%)。
二、充电技术与效率
1. 高压平台与快充能力
- 800V 架构:
- SU7 Max/Ultra:搭载 871V 碳化硅高压平台,5 分钟补能 220km,15 分钟补能 510km,峰值充电功率达 320kW。
- SU7 Ultra 赛道版: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Ⅱ 电池,支持 11 分钟快充至 80%,通过高导电解液和双大面主动冷却技术提升散热效率。
- 400V 平台:
- 标准版 / Pro 版:15 分钟补能 350km,兼容第三方 400V 充电桩。
2. 充电生态布局
- 第三方合作:接入蔚来、小鹏、理想等充电网络,覆盖超 36,500 个充电桩,支持即插即充(30 秒自动启动)和无感支付。
- 自建网络:小米充电地图整合 115 万个第三方充电桩,通过智能算法筛选 17.2 万个优质站点,高速公路覆盖率达 88.1%,并提供充电减免停车费、降地锁等功能。
三、电池技术与供应商
1. 核心技术突破
- CTB 一体化:电池与底盘集成,提升车身扭转刚度至 43000N・m/deg,同时优化车内空间。
- 智能热管理:全域智能热泵 2.0 系统整合电池、电机、座舱热循环,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3%(CLTC 工况),并支持车顶光伏膜自供电。
- 碳化硅逆变器:电驱系统效率达 97.6%,配合双模扭矩分配算法,运动模式可输出 650N・m 瞬时扭矩。
2. 供应商体系
- 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麒麟系列)和磷酸铁锂电池(神行系列),占 SU7 Pro/Max/Ultra 电池供应的 90% 以上。
- 弗迪动力:供应标准版磷酸铁锂电池,后期采用宁德时代 + 比亚迪双供应商策略以保障产能。
四、用户关怀与质保政策
1. 电池保修
- 质保期限: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包修期为 96 个月或 16 万公里(先到者为准),承诺电池容量不低于 80%。
- 衰减控制:用户反馈 7 万公里使用后电池衰减约 5%-8%,官方通过 BMS 优化和软件升级减缓衰减速度。
2. 充电体验优化
- 低温预热:导航至充电站时自动预热电池至最佳温度,提升低温充电功率(-30℃环境下充电效率提升 42%)。
- 智能选桩:基于 13 项指标动态分级充电站,屏蔽故障率高的站点,平均决策耗时从 5.2 分钟降至 1.3 分钟。
五、典型场景下的电量管理
1. 长途出行
- 续航规划:通过小米汽车 App 的 “充电路书” 功能,可精准推荐沿途充电站,支持语音控制和跨设备导航流转。
- 补能策略:SU7 Max 在服务区充电时,15 分钟补能 510km,配合即插即充功能,全程无需手动操作。
2. 城市通勤
- 家充方案:支持 7kW 家用充电桩,8 小时可充满标准版电池(73.6kWh),谷电成本约 0.3 元 / 度,日均通勤 20km 电费不足 5 元。
- 公共充电:小米充电地图整合超 115 万个充电桩,覆盖 99% 第三方场站,兼容率达行业领先水平。
六、与竞品的对比优势
维度 | 小米 SU7 Max | 特斯拉 Model S | 蔚来 ET7 |
---|---|---|---|
电池容量 | 101kWh(三元锂) | 100kWh(三元锂) | 100kWh(三元锂) |
CLTC 续航 | 800km | 715km | 700km |
快充速度 | 5 分钟 220km(800V) | 5 分钟 120km(400V) | 5 分钟 150km(500kW) |
低温续航 | -15℃续航 385km(达成率 47.5%) | -15℃续航 330km(达成率 46%) | -15℃续航 350km(达成率 50%) |
充电网络 | 接入 36,500 + 第三方充电桩 | 自营超 2000 个超充站 | 自营 1900 + 换电站 + 3 万充电桩 |
总结
小米汽车的电量表现呈现 “高续航、快充电、强生态” 的特点:
- 技术层面:通过 800V 高压平台、CTB 一体化和智能热管理系统,实现了续航与充电效率的平衡。
- 用户体验:依托庞大的第三方充电网络和智能选桩技术,有效缓解里程焦虑。
- 性价比:标准版 21.59 万元起售,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和碳化硅电驱,配置优于同价位竞品。
对于注重性能与生态的用户,SU7 Max/Ultra 是理想选择;若追求极致性价比,标准版和 YU7 车型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