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车型:小米 SU7 系列
1. 小米 SU7 标准版
- 定位:入门级轿跑,主打性价比。
- 动力与续航:
- 后驱单电机,最大功率 220kW,CLTC 续航 700 公里(磷酸铁锂电池)。
- 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
- 智能配置:
- 搭载澎湃 OS 车机系统,集成 70 + 原生应用,支持 5000 + 第三方应用。
- 标配高速 NOA(导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硬件包含 6 颗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
- 价格:21.59 万元起。
2. 小米 SU7 Max 版
- 定位:中高端性能轿跑。
-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495kW,CLTC 续航 800 公里(三元锂电池)。
- 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车速 265km/h。
- 智能配置:
- 升级激光雷达 + Orin-X 芯片,支持城市 NOA(需 OTA 解锁)。
- AR-HUD 抬头显示、14 扬声器音响系统。
- 价格:29.99 万元。
3. 小米 SU7 Ultra
- 定位:旗舰性能轿跑,主打赛道级体验。
- 动力与续航:
- 三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1137kW(1548 马力),CLTC 续航 620 公里。
- 零百加速 1.97 秒,极速 350km/h,纽北圈速 6:46.874(量产四门车最快纪录)。
- 性能配置:
- 碳纤维车身套件,整车减重 500kg,车重 1900kg。
- AP Racing 赛用刹车系统(100-0km/h 制动距离 25 米)、Aerokit 空力套件(下压力 2195kg)。
- 智能配置:
- 6 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 + 3 颗激光雷达,支持全场景智驾。
- 赛道模式专属界面,实时显示 G 值、电机温度等数据。
- 价格:52.99 万元起,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
二、市场表现与用户评价
1. 销量与产能
- 销量:2025 年 1 月单月交付 2.2 万辆,累计交付超 22.95 万辆,订单积压超 18 万辆。
- 产能:北京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二期工厂 2025 年 7 月投产,目标年产能提升至 45 万辆。
2. 用户反馈
- 优点:
- 设计:轿跑造型、无框车门、隐藏式尾翼,颜值获高度认可。
- 动力:加速迅猛(尤其 Ultra 版),操控灵活,底盘调校偏运动。
- 智能生态:澎湃 OS 流畅度高,小爱同学语音控制便捷,支持米家设备联动。
- 缺点:
- 续航:高速实际续航较官方数据打 8 折(如 Max 版 CLTC 800km,高速约 640km)。
- 空间:后排头部空间局促,身高 1.85 米以上乘客体验不佳。
- 服务:全国仅 33 家服务中心,配件供应延迟(如更换尾灯需等待数周)。
三、技术亮点与行业地位
1. 三电系统
- 电池:标准版 / 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Ultra 版搭载赛道级高功率电池包。
- 电机:V8s 电机转速 27,000rpm,功率密度超特斯拉同级别产品。
- 热管理:全域智能热泵 2.0 系统,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3%。
2. 智能驾驶
- 硬件:Ultra 版配备 3 颗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算力达 508TOPS。
- 功能:城市 NOA 支持无保护左转、环岛通行,自动泊车成功率 99.3%。
3. 行业对比
- 性能对标:
- 特斯拉 Model S Plaid:零百加速 2.1 秒,SU7 Ultra 以 1.97 秒领先。
- 保时捷 Taycan Turbo:零百加速 2.8 秒,SU7 Ultra 价格仅为其 1/3。
- 智能驾驶:华为 ADS 3.0(阿维塔 06)算法成熟度更高,小米胜在生态整合。
四、未来计划与挑战
1. 产能与交付
- 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有望突破 3 万辆。
2. 车型规划
- SU7 衍生版本:可能推出旅行版或敞篷版,拓展细分市场。
- 新车型:2025 年 6 月上市首款 SUV 小米 YU7(轿跑风格),但定位不同。
3. 服务网络
- 计划 2025 年新增 200 家服务中心,重点覆盖二三线城市,缩短维修等待时间。
五、总结:小米轿跑的竞争力
小米 SU7 系列以 **“性能平权”** 为核心策略,通过极致参数、智能生态与性价比,打破传统豪华品牌垄断。尽管存在产能瓶颈与服务短板,但其市场表现已证明 “科技普惠” 理念的成功。对于追求极致性能与智能体验的用户,SU7 Ultra 是国产电动轿跑的标杆;若预算有限,标准版 / Max 版则是 20 万 - 30 万元价位的高性价比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