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14:20:53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
小米汽车产业链覆盖电池、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热管理、车身零部件等多个核心领域,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信息整理的主要上市公司及合作细节:

一、电池与能源系统


  1. 宁德时代(300750.SZ)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Max/Ultra 提供三元锂电池(101kWh),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及 5.2C 超快充技术,助力 SU7 Ultra 实现续航突破。其麒麟电池通过结构创新降低成本,成为小米高端车型的核心供应商。
  2. 比亚迪(002594.SZ)
    旗下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供应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采用 CTB 技术实现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成本较三元锂电池低 15%-20%。比亚迪同时参与小米电驱系统的协同研发。
  3. 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
    作为一级电池供应商,为小米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系统,技术路线覆盖中低端车型。

二、电驱动与底盘系统


  1. 汇川技术(300124.SZ)
    控股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提供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联合研发的 V6s 电机适配 800V 高压平台,驱动 SU7 Ultra 实现 1549PS 马力。
  2. 联合汽车电子(博世参股)
    供应驱动电机控制器及发动机相关技术,与博世合作开发适配小米 SU7 基础版车型的动力系统。
  3. 拓普集团(601689.SH)
    提供底盘系统、空气悬架及智能座舱部件,单车价值量最高达 1.25 万元,覆盖小米多款车型。其空气弹簧技术提升车辆操控性与舒适性。

三、智能驾驶与电子系统


  1. 德赛西威(002920.SZ)
    全球智能汽车研发龙头,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16.1 英寸 OLED 屏及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覆盖车规级芯片与算法。
  2. 禾赛科技(688047.SH)
    激光雷达供应商,小米 SU7 Pro/Max 搭载其混合固态雷达 AT128,探测距离达 300 米,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精准感知输入。
  3. 黑芝麻智能(港股)
    小米投资的国产智驾芯片企业,提供华山系列高算力 SoC(如 A100L),支持 L2 + 级自动驾驶,技术适配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需求。

四、热管理与零部件


  1. 奥特佳(002239.SZ)
    为小米汽车提供热管理系统(空调、冷却系统),子公司空调国际供应三热源耦合加热模块,电池加热功率达 18kW。
  2. 银轮股份(002126.SZ)
    热交换器及后处理排气系统供应商,2022 年新增小米为重要客户,单车配套价值约 2000 元,业绩增长显著。
  3. 模塑科技(000700.SZ)
    通过参股公司北汽模塑供应保险杠、外饰件,单车价值量 1000-5000 元,适配新能源车型轻量化趋势。

五、车身与轻量化材料


  1. 吉林化纤(000420.SZ)
    为 SU7 Ultra 提供 T800 级碳纤维材料,全车覆盖件碳纤维用量超 710kg,减重 57kg,显著提升车辆性能与续航。
  2. 中复神鹰(688295.SH)
    全球领先的碳纤维企业,供应 T800 级碳纤维,单车价值量超 2 万元,技术适配小米 SU7 Ultra 的轻量化需求。
  3. 福耀玻璃(600660.SH)
    供应全车玻璃,包括 SU7 Ultra 的定制化曲面玻璃,全球市场份额领先,技术覆盖隔音、隔热及 HUD 集成功能。

六、半导体与精密制造


  1. 英飞凌(非 A 股)
    供应碳化硅 HybridPACK™ Drive G2 模块及芯片,支持小米 SU7 Max 的 800V 高压平台,提升电驱系统效率与续航。
  2. 斯达半导(603290.SH)
    车规级 SiC 模块供应商,适配小米高压电控系统,技术助力 SU7 Ultra 实现高性能输出。
  3. 津荣天宇(300988.SZ)
    精密冲压件供应商,为小米汽车提供热管理部件、车身零部件,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超 50%。

七、软件与测试服务


  1. 光庭信息(301221.SZ)
    提供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软件定制开发服务,支持小米汽车的智能化升级与 OTA 功能。
  2. 慧博云通(301316.SZ)
    作为小米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为汽车部门提供测试技术服务和软件技术支持,覆盖智能驾驶算法验证。
  3. 联测科技(688113.SH)
    动力系统测试设备供应商,为小米汽车提供电驱系统、电池包等测试解决方案,技术适配高功率快充需求。

八、充电与后市场服务


  1. 瑞可达(688800.SH)
    供应充电座、高压连接器等产品,适配小米汽车的 800V 快充平台,技术支持 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
  2. 厦门信达(000701.SZ)
    取得小米汽车昆明钣喷中心授权,相关门店已启动建设,布局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

总结


小米汽车产业链以技术整合与生态协同为核心,覆盖从电池、电驱到智能驾驶的全链条。宁德时代、比亚迪、汇川技术等头部企业在核心部件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禾赛科技等公司则在轻量化、智能化领域展现技术壁垒。随着小米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的推进,供应链企业将持续受益于规模效应与技术升级,尤其是在碳化硅、碳纤维、智能驾驶芯片等新兴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上市公司。
小米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