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赵鹏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13:19:14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赵鹏
赵鹏是小米汽车核心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目前担任小米汽车工厂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全面统筹工厂运营、生产协调及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作为小米汽车制造体系的关键人物,他在推动智能制造升级、产能提升及技术落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职业背景与行业积累


赵鹏拥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曾在北汽蓝谷麦格纳(北汽与麦格纳合资企业)担任重要职务,深度参与极狐品牌车型的生产管理与供应链体系建设。这一经历为他在小米汽车主导工厂运营提供了直接的实践基础。加入小米后,他与于立国(分管智能制造)、黄振宇(分管供应链与质量)等原北汽系高管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小米汽车的制造与供应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赵鹏的管理风格融合了传统车企的严谨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思维。例如,他在小米汽车工厂引入 AI 质检、AMR 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同时强调 “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的制造理念,确保每台 SU7 的生产精度。这种跨领域的经验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汽车制造流程中平衡效率与品质。

二、在小米汽车的核心贡献


  1. 智能制造与工艺革新
    赵鹏主导了小米汽车工厂的六大先进工艺(冲压、大压铸、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9100 吨一体化大压铸技术。该技术将传统 70 多个零部件集成压铸,减少 800 多个焊点,使后地板寿命提升至 200 万公里以上。这一工艺突破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增强了车身刚性,成为小米汽车的技术亮点之一。
  2. 产能爬坡与工厂扩建
    面对小米 SU7 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当前订单排队需 6-8 个月),赵鹏负责统筹北京工厂的产能提升,并推动二期工厂建设。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加上现有产能,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此外,他还参与武汉第三工厂的筹备,为未来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3. 智能化与生态协同
    赵鹏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小米汽车的智能化优势。他透露,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超过 1500 名工程师,采用 “纯视觉 + 激光雷达” 双方案,并通过 AI 大模型优化智驾系统。在智能座舱方面,他推动手机与汽车的无缝互联,例如共享 MIUI 底层技术,实现 “人车家全生态” 的跨设备协同,这一体验被他形容为 “遥遥领先”。

三、公开言论与战略思考


赵鹏在多个行业活动中分享了对小米汽车的战略思考:
  • 对标特斯拉:他承认特斯拉在行业教育与品牌认知上的先发优势,但强调小米汽车在配置(如加速、续航)和价格上的竞争力。例如,小米 SU7 的续航能力通过加大电池包投入实现,弥补了能耗管理的短板。
  • 质量与用户体验:面对消费者对新势力车企的严苛要求,赵鹏表示小米汽车以 “放大镜” 标准自我检验,通过百万网友质检等方式提升产品可靠性。
  • 长期目标:他提出小米汽车计划用 15-20 年时间进入全球车企前五,并将 “技术 × 制造 × 生态” 作为核心增长范式,目标是让科技惠及大众。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挑战


赵鹏的角色不仅限于工厂管理,还体现了小米汽车 “跨界整合” 的战略思路。他与胡峥楠(原吉利研究院院长)、于锴(产品部总经理)等高管共同构建起 “传统车企经验 + 互联网创新” 的人才架构。这种组合帮助小米在三年内完成从立项到量产的突破,但也面临供应链管理、技术迭代等挑战。
未来,随着小米 YU7 等新车型的上市,赵鹏需要进一步优化产能分配,同时应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激烈竞争。他在公开场合的务实态度(如承认电池能耗差距)与技术投入的决心,为小米汽车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平衡视角。

总结


赵鹏作为小米汽车制造体系的执行者,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传统汽车工业的制造经验与小米的智能化基因相结合。他主导的工艺革新、产能提升及生态协同策略,不仅支撑了小米 SU7 的市场表现,也为小米汽车的全球化布局奠定了基础。随着小米汽车向 “全球前五” 目标迈进,赵鹏的角色将愈发关键。
小米汽车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