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车续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12:15:57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车续航
小米汽车当前在售的核心车型为 SU7 系列,其续航表现覆盖 700-830 公里(CLTC 标准),并在实际场景中通过技术优化实现了更稳定的续航表现。以下是具体信息及技术解析:

一、SU7 系列续航参数与配置差异


  1. 标准版(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
    • CLTC 续航:700 公里
    • 电池:73.6kWh 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性能:单电机后驱,零百加速 5.28 秒,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0 分钟可补充 300 公里续航。
    • 适用场景:城市通勤与中短途出行,兼顾性价比与实用性。

  2. Pro 版(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
    • CLTC 续航:830 公里
    • 电池:94.3kWh 神行电池(宁德时代)
    • 性能:单电机后驱,零百加速 5.7 秒,搭载智能热管理系统,低温环境续航衰减控制在 20% 以内(行业平均为 30%-40%)。
    • 优势:同级别最长续航,适合长途自驾需求。

  3. Max 版(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
    • CLTC 续航:810 公里
    • 电池:101kWh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 性能:双电机四驱,最大功率 673 马力,零百加速 2.78 秒,支持赛道模式,高速实测续航达成率约 80%(643 公里)。
    • 亮点:兼顾性能与续航,冬季低温(-25℃)实测续航 385 公里,达成率 47.5%,充电 25 分钟可从 30% 充至 80%。

  4. 创始版与 Ultra 版
    • 续航:与对应版本一致(如 Ultra 版 CLTC 续航 810 公里),但标配碳纤维组件、Nappa 真皮座椅等高端配置,重量增加对续航影响较小。


二、技术突破与实际体验


  1. 电池与热管理
    • 固态电池技术:小米汽车采用半固态电池,冬季低温性能提升 20%,配合智能预加热系统,可在 - 10℃环境下快速激活电池活性。
    •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将电池包与底盘融合,提升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能耗,WLTC 工况下续航达成率比传统设计高 5%-8%。

  2. 充电效率
    • 超充技术:800V 平台支持最高 210kW 快充,充电 10 分钟可行驶 400 公里(CLTC 标准),30%-80% 充电时间仅需 19 分钟。
    • 未来规划:小米已研发 “充电 10 分钟续航 1000 公里” 技术,预计 2026 年商业化落地。

  3. 实际场景表现
    • 冬季续航:在 - 25℃寒冷区测试中,SU7 Max 实测续航 385 公里,优于同级别车型(如特斯拉 Model S 为 350 公里),得益于热泵空调与智能能量回收系统。
    • 高速续航:以 120km/h 匀速行驶,SU7 Pro 实测续航 650 公里,达成率 78%,优于 CLTC 标准下的 830 公里(因 CLTC 更侧重城市工况)。


三、用户选购建议


  1. 日常通勤:标准版(700 公里)性价比最高,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长(2000 次以上),适合年均行驶 2 万公里以内的用户。
  2. 长途需求:Pro 版(830 公里)是首选,神行电池支持 “一杯咖啡时间补能”,且低温衰减控制更优。
  3. 性能偏好:Max 版(810 公里)兼顾加速与续航,赛道模式下电池放电功率提升 15%,适合追求驾驶乐趣的用户。
  4. 北方用户:建议选装冬季包(含方向盘加热、座椅通风 / 加热),并优先选择三元锂电池车型(如 Max 版),低温性能更稳定。

四、未来车型展望


小米汽车计划 2025 年推出 SU7 猎装版YU7 轿跑,其中猎装版预计搭载 120kWh 麒麟电池,CLTC 续航突破 1000 公里;YU7 定位入门级,续航或为 550-650 公里,主打年轻化市场。
如需更详细的车型对比或试驾预约,可通过小米汽车官网或线下体验店获取实时信息。
小米车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