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目前推出的主要车型为SU7 系列,包括标准版、Pro 版、Max 版以及高性能版SU7 Ultra。以下是各车型的尺寸参数及同级别对比分析:
一、小米 SU7 系列尺寸参数
1. 小米 SU7 标准版 / Pro 版
- 长 × 宽 × 高:4997mm×1963mm×1455mm
- 轴距:3000mm
- 空间表现:
- 后备箱容积:517L(标准版)/ 622L(Pro 版)
- 前备箱容积:105L
- 乘坐空间:后排腿部空间达 950mm,头部空间约 980mm,可满足 5 人舒适乘坐。
- 特点:
- 车身采用溜背设计,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兼顾运动与续航。
- 与同级别车型(如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相比,长度多出约 200-300mm,轴距相同,空间优势明显。
2. 小米 SU7 Max
- 长 × 宽 × 高:4997mm×1963mm×1440mm
- 轴距:3000mm
- 空间表现:
- 后备箱容积:622L
- 高度比标准版低 15mm,主要因空气悬架和运动化底盘调校。
- 特点:
- 配备 21 英寸轮毂和倍耐力 P ZERO 轮胎,车身姿态更低趴,运动感更强。
- 与同级别车型(如极氪 001、小鹏 P7)相比,轴距相同但宽度多出约 100mm,横向空间更充裕。
3. 小米 SU7 Ultra
- 长 × 宽 × 高:5115mm×1970mm×1465mm
- 轴距:3000mm
- 空间表现:
- 后备箱容积:454L(因碳纤维尾翼和赛道套件影响)
- 整备质量:2400kg(量产版),比标准版重约 420kg。
- 特点:
- 车身加长 118mm,主要用于优化空气动力学(如固定式碳纤维尾翼、扩散器),下压力达 2145kg。
- 与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车长 4963mm)相比,长度多出 152mm,轴距相同,但宽度多出约 90mm,赛道稳定性更优。
二、同级别车型尺寸对比
车型 | 长 × 宽 × 高(mm) | 轴距(mm) | 定位 | 价格区间 |
---|---|---|---|---|
小米 SU7 标准版 | 4997×1963×1455 | 3000 | 中大型纯电轿车 | 21.59-24.59 万 |
小米 SU7 Max | 4997×1963×1440 | 3000 | 高性能纯电轿车 | 29.99 万 |
小米 SU7 Ultra | 5115×1970×1465 | 3000 | 赛道级纯电轿车 | 52.99-81.49 万 |
特斯拉 Model Y | 4750×1921×1624 | 2890 | 中型纯电 SUV | 26.39-36.39 万 |
蔚来 ET5 | 4790×1960×1499 | 2888 | 中型纯电轿车 | 32.8-38.6 万 |
保时捷 Taycan Turbo | 4963×1966×1381 | 2900 | 高性能纯电轿车 | 183.8-233.8 万 |
三、尺寸设计背后的技术考量
- 空气动力学优化:
- SU7 系列采用 “水滴型大灯” 和 “土星环尾灯” 设计,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优于特斯拉 Model S(0.20Cd)。
- SU7 Ultra 通过碳纤维套件(如前唇、侧裙、尾翼)进一步降低风阻,同时提升下压力,赛道圈速达 2 分 09 秒 944,打破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纪录。
- 空间与性能平衡:
- 轴距 3000mm 为同级最长,配合短前后悬设计,车内空间利用率高。
- SU7 Ultra 通过加长车身和加宽轮距(前 1672mm / 后 1699mm),提升高速稳定性,同时配备碳陶瓷刹车盘(前 430mm / 后 410mm)和倍耐力半热熔轮胎,强化赛道性能。
- 智能生态拓展:
- 车内配备 16.1 英寸中控屏、56 英寸 HUD 和 7.1 英寸翻转仪表,支持五屏联动,尺寸与同价位车型(如小鹏 G9)相比更具优势。
- 后备箱支持 V2L 外放电(3.5kW),可满足露营、户外用电需求。
四、用户选择建议
- 家庭用户:优先考虑 SU7 标准版或 Pro 版,5 米车长和 3 米轴距提供宽敞空间,CLTC 续航 700-830km,满足日常通勤和长途出行。
- 性能爱好者:SU7 Max 或 Ultra 更合适,Max 版零百加速 2.78 秒,Ultra 版 1.98 秒,且 Ultra 版配备空气悬架和 CDC 减震器,兼顾赛道与日常驾驶。
- 科技极客:SU7 Ultra 的激光雷达、双 Orin 芯片和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HAD),支持城市领航辅助,适合追求前沿技术的用户。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如选装配置对尺寸的影响、具体车型的空间实测数据),可参考小米汽车官网或线下门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