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车性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10:09:47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车性能
小米汽车的性能表现可从动力、续航、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底盘悬挂及安全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其产品定位和用户实际体验,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动力性能:赛道级基因与日常驾驶的平衡


小米 SU7 系列提供多种动力版本,覆盖不同用户需求:
  • 标准版:后驱单电机(V6),最大功率 220kW(299 马力),峰值扭矩 400N・m,0-100km/h 加速 5.28 秒,最高车速 210km/h。
  • Pro 版:后驱单电机(V6),续航提升至 830km,动力参数与标准版一致。
  • Max 版:双电机四驱(V6s),综合功率 495kW(673 马力),扭矩 838N・m,0-100km/h 加速 2.78 秒,最高车速 265km/h。
  • Ultra 版:三电机四驱(V8s+V6s),综合功率 1140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7 秒,最高车速 350km/h(赛道版)。

技术亮点
  • 小米超级电机 V8s:27200rpm 行业最高转速,采用碳化硅电控模块和双向全油冷散热技术,功率密度 10.14kW/kg,为赛道极速提供保障。
  • 赛道化调校:SU7 Ultra 配备赛道专用 AP Racing 制动卡钳、超厚刹车盘和耐高温制动片,极速下最大减速度达 2.36g,配合空气动力学套件(最大下压力 735kg),实现 “贴地飞行”。

用户反馈
  • 日常驾驶中,标准版动力足够应对城市通勤,运动模式下推背感强烈;Max 版加速性能接近超跑,但 Boost 模式(20 秒扭矩超额输出)需谨慎使用。
  • 赛道版 SU7 Ultra 在纽北等赛道实测中表现优异,但日常驾驶需注意底盘低趴(最小离地间隙 134mm)和续航衰减问题。

二、续航与充电:长续航与超快充的双重优势


  • 电池技术
    • 标准版 / Pro 版:磷酸铁锂电池(73.6kWh/94.3kWh),CLTC 续航 700km/830km。
    • Max 版:三元锂电池(101kWh),CLTC 续航 800km。
    • Ultra 版: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赛道专用高功率电池包,支持超大放电功率。

  • 充电性能
    • 标准版 / Pro 版:400V 平台,快充 30%-80% 需 0.25 小时。
    • Max 版 / Ultra 版:800V 平台,5 分钟补能 220km,15 分钟补能 510km。
    • 赛道版支持更高倍率充电,满足连续赛道驾驶需求。


用户反馈
  • 实际续航与官方数据接近,高速工况下约打 8 折,城市通勤可达 90% 以上。
  • 800V 快充在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较好,但部分老旧桩可能无法满功率运行。

三、智能驾驶:全场景覆盖的 L4 级能力


  • 硬件配置
    • 激光雷达(1 颗禾赛 AT128)+ 高清摄像头(11 颗)+ 毫米波雷达(5 颗)+ 超声波雷达(12 颗)。
    • 双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

  • 功能实现
    • 高速 NOA:自动变道、超车、上下匝道,逻辑接近人类驾驶。
    • 城市领航:支持无图城市道路通行,可识别红绿灯、行人、非机动车。
    • 自动泊车:垂直 / 侧方位车位识别率高,支持狭窄车位泊入。
    • 紧急避险:AEB 紧急制动、车道保持、盲点监测等。


用户反馈
  • 高速 NOA 稳定性较好,但上下匝道时需注意路线识别问题。
  • 城市领航在复杂路况(如环岛、施工路段)仍需人工接管。
  • 自动泊车被车主称为 “女司机福音”,但对小台阶可能误判。

四、智能座舱:生态互联的颠覆体验


  • 硬件配置
    • 16.1 英寸中控屏(3K 分辨率)+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 + HUD 抬头显示。
    • 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支持多任务流畅运行。

  • 软件功能
    • 澎湃 OS: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支持跨设备任务流转。
    • 小爱同学:语音控制车辆功能(如空调、座椅、HUD),支持方言识别。
    • 多屏互联:后排小米 Pad / 苹果 iPad 可作为扩展屏控车,支持多设备协同。


用户反馈
  • 车机系统流畅度优于多数新势力车型,但偶发蓝牙钥匙失效问题。
  • 生态互联体验出色,如上车自动同步手机日程、离家 200 米开启客厅灯光。

五、底盘悬挂:运动与舒适的精准调校


  • 悬挂结构
    • 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独立悬挂,标配 CDC 可变阻尼减振器。
    • Max 版 / Ultra 版配备空气弹簧,支持高度 / 软硬调节。

  • 智能底盘
    • 路面自适应:提前 5-150 米预测路况,每秒 500 次电机扭矩控制 + 1000 次 CDC 阻尼调节。
    • 弯道自适应:过弯时抑制侧倾,提升车身响应。
    • 空气动力自适应:自动调整尾翼和空气弹簧高度,优化风阻。


用户反馈
  • 日常驾驶中底盘紧绷有韧性,过减速带 Q 弹,高速稳定性优异。
  • 空气悬挂在运动模式下支撑性强,但舒适模式滤震效果一般。

六、安全性能:中保研全优的被动防护


  • 车身结构
    • 钢铝混合笼式车身,高强度钢 / 铝合金占比 90.1%,扭转刚度 51000N・m/deg(超布加迪威龙)。
    • 2000MPa 超高强度热成型钢用于 A 柱、门槛梁等关键部位。

  • 安全配置
    • 7 气囊(含远端气囊)、后排防下潜安全带。
    • 电池包防护:CTB 一体化技术,电芯倒置设计,可承受 820kN 横向冲击。

  • 测试成绩
    • 中保研 2023 版测试全项 G+,乘员保护、行人保护、辅助安全均获最高评级。


用户反馈
  • 车主对车身刚性和碰撞安全性信心较强,但部分人认为气囊数量少于竞品。

七、竞品对比:20-30 万级市场的搅局者


车型优势领域劣势领域
小米 SU7 Max加速性能、生态互联、续航品牌溢价、售后服务网络
极氪 007800V 快充、三电终身质保智能座舱、空间
智界 S7华为智驾、鸿蒙生态续航、动力
特斯拉 Model 3品牌影响力、超充网络内饰质感、智能座舱

总结:小米 SU7 在动力、续航、智能驾驶等核心性能上已达到一线水平,凭借生态互联和高性价比,成为 20-30 万级纯电轿车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其短板主要在于品牌积累和售后网络,但随着销量增长,这些问题正逐步改善。
小米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