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产品方案与价格
- 基础版与尊享版
基础版包含交强险、车损险、200 万三者险及 188 元驾乘险,首年保费约 6954 元(以 21.59 万元的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为例);尊享版将三者险提升至 300 万元,驾乘险升级为 388 元,保费约 7400 元。顶配的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基础版保费约 9489 元,尊享版约 9935 元。
- 地区差异
一线城市保费普遍较高,例如深圳部分车主反馈保费接近 1 万元,主要因第三者责任险保额建议更高(大城市豪华车多,出险金额较高)。
- 续保波动
首年无出险的车主续保保费可能下降(如从 6500 元降至 5500 元),但出险次数多或理赔金额大的车主可能面临保费跳涨(如从 7000 元升至 9000 元),甚至被部分险企变相拒保。
二、投保与服务
- 购买渠道
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直接投保,流程全程数字化,支持在线核保、支付及保单管理。此外,用户还可选择自行退保后重新购买其他渠道的保险,可能节省约 1000 元。
- 附加权益
小米提供 1299 元的 “无忧服务包”,包含免费基础保养、事故救援等权益,但需通过官方渠道购买。
- 争议与辟谣
针对 2025 年 4 月网传 “拒保” 和 “保费飙升”,小米官方声明称投保服务正常,相关文件系伪造,并已报案。不过,部分车主仍反映续保困难,可能与保险公司对高风险车型的隐性筛选有关。
三、行业背景与风险
- 新能源车险痛点
新能源车普遍面临 “保费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 的问题。小米 SU7 因性能定位(如百公里加速快)和 “鬼火少年” 驾驶风格,事故率较高,导致合作险企综合成本率超 115%,承保亏损压力大。
- 维修成本
小米 SU7 的电池更换成本可能超过车价 40%,一体化车身设计导致 “小伤大修”,进一步推高保费。
- 政策影响
2025 年 1 月实施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定价系数,但短期内效果有限。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数据积累,保费可能逐步优化。
四、用户建议
- 理性选择
优先选择保障全面的险种,避免单纯追求低价。若家中有充电桩,可附加充电桩相关保险。
- 关注驾驶行为
出险次数和违章记录直接影响保费,建议安全驾驶以降低风险评分。
- 官方渠道与维权
若遇续保问题,可通过小米 APP 或 “车险好投保” 平台(强制险企不得拒保)处理。
总结
小米 SU7 的保险费用在同价位新能源车中处于平均水平,但受车型定位、地区差异和驾驶习惯影响较大。尽管官方强调服务正常,但部分车主仍面临续保难题,反映出新能源车险行业的共性矛盾。建议用户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灵活选择投保方案,并关注政策调整带来的长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