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外观设计:家族语言与运动化表达
小米 YU7 延续了小米汽车的家族化设计风格,前脸采用 “米” 字大灯组搭配 “X” 形日行灯,辨识度极高。车身尺寸为4999×1996×1600mm,轴距3000mm,溜背轿跑造型与悬浮式车顶设计,营造出流畅的运动感。细节上,全隐藏式门把手、五幅式轮毂(可选黄色刹车卡钳)、尾部扰流板及贯穿式尾灯,均强化了其科技与性能属性。
二、内饰配置:极简科技与舒适体验
最新无伪谍照显示,小米 YU7 内饰采用贯穿式联屏设计,取消物理按键,悬浮式中控屏搭配电子怀挡,营造出简洁的科技氛围。车内提供红白双拼色内饰,主驾座椅支持电动腿托,副驾可选零重力模式。方向盘采用碳纤维材质,保留红色 “一键狂暴模式” 按键。此外,手机无线充电、电子按键开门等配置进一步提升便利性。
三、动力与续航:双电机四驱 + 超长 CLTC 续航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为比亚迪弗迪电池),CLTC 续航最高820km。
- 双电机四驱版:前电机 220kW + 后电机 288kW,综合功率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预计 3.2 秒,最高车速 253km/h,配备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最高760km。
- 充电性能:支持高压快充,10 分钟可补充 400km 续航(三元锂电池版)。
四、智能驾驶:激光雷达 + 端到端大模型
小米 YU7 顶配版配备激光雷达(可选装)、Orin-X 芯片及 Xiaomi Pilot 系统,支持城市 NOA(领航辅助)、代客泊车、自动变道等功能。其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可直接生成驾驶轨迹,提升复杂场景决策能力。实测显示,在 - 10℃低温环境下,高速续航达成率超 80%,补能效率表现优异。
五、上市时间与价格:6-7 月交付,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上市计划: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近期网传因产能问题可能推迟,但小米官方回应称上市时间不变,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主要用于展车和测试。
- 价格预测:预计售价30-40 万元,但参考小米 SU7 的定价策略,实际起售价可能下探至25 万元左右,以高性价比冲击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汉 EV 等市场。
六、供应链与产能:双工厂保障交付
小米 YU7 将在北京第二工厂生产,该工厂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电池由宁德时代(三元锂)和比亚迪弗迪(磷酸铁锂)供应,电机来自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目前 SU7 订单已超 18 万辆,产能压力下,YU7 交付周期可能长达4-5 个月。
七、市场竞争:尺寸、配置与生态优势
- 竞品对比:与特斯拉 Model Y(4750×1921×1624mm,续航 615km)相比,小米 YU7 在尺寸、续航、智能配置上更具优势;与蔚来 ES6(36.8 万起)相比,价格门槛更低。
- 生态联动:支持小米智能家居互联,如上车自动同步日程、远程控制家电等,强化用户粘性。
总结:小米汽车的破局之作
小米 YU7 凭借大尺寸、强性能、高智能的产品力,以及小米品牌的性价比基因,有望在 25-30 万元纯电 SUV 市场掀起波澜。其核心挑战在于产能爬坡与品牌信任度,若能在交付初期稳定质量,或成为小米汽车销量增长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