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目前全系产品均为纯电动车,且未来规划也以新能源车型为主,没有燃油车产品线。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现有产品:纯电动车占据绝对主导
- 首款车型小米 SU7(2024 年上市)
小米 SU7 是小米汽车的开山之作,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全系采用纯电驱动。其搭载小米自研的超级电机 V6s 及碳化硅高压系统,CLTC 工况续航最高达 80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快充技术(5 分钟补能 220 公里)。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累计销量已超 32 万辆,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成为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的标杆车型。
- 2025 年新车型:纯电轿跑 YU7 与 SUV
在 2025 年上海车展,小米发布了全新纯电轿跑车型 YU7,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突破 850 公里,并配备小米自研的 X-Pilot 4.0 智能驾驶系统(含 4 颗激光雷达)。此外,小米首款纯电 SUV 车型 MX11 计划于 2025 年上市,定位高端市场,配备后轮转向和 CTB 电池一体化技术。
二、技术路线:聚焦纯电与增程式混动
- 纯电技术的深度布局
小米汽车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上投入显著:
- 电池: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合作,采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支持长续航和超快充。
- 电机:自研 V6s 电机转速达 21000rpm,V8s 电机突破 27200rpm(全球量产最高),动力性能对标保时捷 Taycan。
- 智能驾驶:全栈自研 HAD 系统,2025 年将推出 “漫游寻位泊车” 等功能,实现停车场全场景自动化。
- 增程式混动的未来规划
尽管小米目前未推出混动车型,但已明确布局增程式技术。根据博世流出的产品路线图,小米计划于 2026 年推出代号为 N3 的增程式 SUV,采用六座布局和后轮转向系统,纯电续航或达 400 公里。增程式技术可视为纯电的补充方案,通过内燃机发电解决长途续航焦虑,同时保持纯电驾驶体验。
三、战略定位:全面拥抱新能源
- 政策与市场驱动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双积分政策,以及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趋势,促使小米坚定选择纯电路线。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汽车 “首战即决战”,必须在新能源赛道建立技术壁垒。
- 生态协同优势
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人车家全生态”:
- 智能座舱:基于 HyperOS 系统,实现手机、车机、智能家居无缝互联,例如通过车载语音助手远程控制家中空调。
- 充电网络:小米超级充电站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署,600kW 超充桩可在 15 分钟内补充 510 公里续航。
- 燃油车的排除
从现有信息看,小米从未发布或测试过燃油车。其工厂(如北京经开区基地)均按纯电生产标准建设,供应链也围绕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展开。增程式混动虽搭载内燃机,但仅用于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仍属于新能源范畴。
四、用户关注的常见疑问
- 小米是否会推出燃油车?
目前无官方计划。小米汽车 CEO 雷军多次强调 “All in 电动车”,且燃油车与小米的智能化、生态化战略方向不符。
- 增程式混动与燃油车的区别
增程式车型的内燃机仅作为发电机使用,车辆全程由电机驱动,本质上仍为电动车。而燃油车依赖发动机直接驱动,两者技术路线完全不同。
- 小米的混动车型何时上市?
首款增程式 SUV 预计 2026 年推出,主打家庭用户市场,定价可能在 30 万元以上。
总结
小米汽车是纯电动车制造商,其产品矩阵以纯电车型为主,未来将逐步拓展增程式混动车型,但无燃油车规划。这一战略选择既符合行业趋势,也能充分发挥小米在智能生态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势。若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小米 SU7、YU7 及后续车型值得关注;若偏好燃油车,建议考虑其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