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车型的电池供应商及技术方案
1. 小米 SU7 系列
- 标准版: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由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和比亚迪弗迪电池(刀片电池)双供应商随机混装,用户无法自主选择。两种电池容量均为 73.6kWh,CLTC 续航 700km,15 分钟快充补能 350km。- 技术差异: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通过 “电芯倒置技术” 实现向下泄压,提升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
- 比亚迪刀片电池因结构特性采用侧面泄压,官方称等效安全。
- 技术差异:
- Pro 版:
搭载宁德时代神行磷酸铁锂电池,容量 94.3kWh,CLTC 续航 800km 以上,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和超快充技术。 - Max 版:
采用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容量 101kWh,能量密度达 255Wh/kg,CLTC 续航超 800km,适配赛道级性能需求。
2. 小米 YU7(SUV 车型)
- 四驱高配版:
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具体为江苏时代生产的高能量密度电芯,支持长续航和高性能输出。 - 标准版:
预计搭载比亚迪弗迪电池和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延续双供应商策略。
二、供应链策略与技术布局
1. 双供应商模式
- 目的:
平衡产能风险、降低成本并整合技术优势。例如,标准版随机混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既保障供货稳定性,又通过竞争优化采购价格。 - 争议: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标准版高速碰撞起火事故中,宁德时代否认供应涉事电池,比亚迪未回应,暴露了随机混装策略在透明度和安全追溯上的挑战。
2. 自研与前瞻技术
- 固态电池:
小米与清陶能源合作开发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 2026 年量产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10%),2027 年推出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目标达 450Wh/kg 以上,适配第三代超级底盘。 - 电池管理系统(BMS):
部分车型采用自研 BMS,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电芯深度协同,实现智能健康管理和极端工况下的安全冗余。
三、用户关注点与官方回应
1. 安全与透明度
- 电芯倒置技术: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和神行电池均搭载该技术,通过向下泄压提升安全性;比亚迪刀片电池因结构设计无需此技术,但官方称等效安全。 - 质保政策:
全系电池提供 8 年或 16 万公里质保,覆盖电芯、模组及 BMS 系统。
2. 成本与性能平衡
- 磷酸铁锂 vs 三元锂:
- 磷酸铁锂电池(标准版 / Pro 版):成本低、循环寿命长(3000-5000 次),但能量密度较低(160-180Wh/kg);
- 三元锂电池(Max 版):能量密度高(200-250Wh/kg),但成本较高且高温安全性略逊。
四、行业对比与未来趋势
- 竞争优势:
小米通过双供应商策略快速整合头部技术,例如宁德时代的快充和高能量密度、比亚迪的成本控制,同时自研固态电池布局下一代技术。 - 挑战:
随机混装策略可能影响用户信任,且固态电池量产面临供应链瓶颈(如硫化物电解质产能不足)。
总结
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链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弗迪电池为主导,覆盖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技术路线,同时通过自研固态电池和双供应商策略提升竞争力。用户可根据车型版本选择不同电池配置,但需注意标准版存在随机混装的透明度问题。未来,固态电池的量产将是小米在技术突破上的关键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