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 21.5 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以下是基于公开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2024 年销量:从 0 到 13.69 万辆的突破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于 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市,仅用 9 个月时间便实现了 13.69 万辆的交付量。这一成绩远超行业预期,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 产品定位精准:SU7 以 21.59 万元起售的价格切入中高端纯电市场,搭载小米 HyperOS 系统、8295 座舱芯片及碳化硅高压平台,兼顾智能体验与性能。
- 产能快速爬坡:小米汽车北京工厂通过多班制生产,2024 年 12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5 万辆,全年产能利用率达 90% 以上。
- 订单储备充足:截至 2024 年底,SU7 累计锁单量超过 24.8 万辆,未交付订单仍有 11 万辆,为后续交付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2025 年销量:持续增长与产能提升
进入 2025 年,小米汽车延续增长势头,一季度表现尤为突出:
- Q1 交付量达 7.59 万辆: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小米 SU7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零售销量为 75,869 辆,同比增长超 150%,位列新势力车型榜首。其中,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环比增长 23.25%,创历史新高。
- 产能瓶颈缓解:北京工厂二期项目于 2025 年 6 月投产,预计将月产能提升至 3.5 万辆。叠加供应链优化,SU7 的交付周期已从 40 周缩短至 34 周。
- 渠道扩张加速: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门店覆盖 65 城 235 家,4 月计划新增 33 家,进一步下沉至三四线城市。
三、累计销量与市场地位
综合各阶段数据,小米汽车累计销量可划分为:
- 2024 年:13.69 万辆(交付量)
- 2025 年 Q1:7.59 万辆(零售销量)
- 2025 年 4 月:截至 4 月 20 日,SU7 累计销量达 9.44 万辆(含部分未交付订单)
若以交付量计算,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约为 20.69 万辆(13.69 万 + 7 万)。考虑到 4 月第三周单周交付量已达 7,160 辆,预计 4 月总交付量将超过 2.8 万辆,累计销量将突破 23.5 万辆。
在新势力阵营中,小米汽车凭借单一车型 SU7,已跻身销量第一梯队。2025 年 Q1,其交付量仅次于小鹏、理想和零跑,位列第四。若产能持续释放,全年交付量有望冲击 35 万辆目标。
四、财务与市场挑战
尽管销量亮眼,小米汽车仍面临以下挑战:
- 单车亏损收窄:2024 年每辆车亏损 4.53 万元,但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四季度单车亏损已降至 1 万元。
- 市场竞争加剧:2025 年新势力品牌加速推出新品,如小鹏 MONA M03、零跑 B10 等,小米需通过 SU7 Ultra(52.99 万元)和 SUV 车型 YU7(预计 25 万元起)拓宽产品线。
- 供应链风险:全球芯片短缺及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产能稳定性,小米正通过自研芯片(如澎湃 OS)和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商降低风险。
五、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的销量增长逻辑可概括为:
- 产品矩阵扩展:2025 年 6 月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与 SU7 形成 “轿车 + SUV” 双线布局,覆盖更广泛市场。
- 技术迭代:计划 2025 年实现城市 NOA 功能落地,并通过 OTA 升级提升智驾体验。
- 全球化布局:卢伟冰曾表示,小米汽车海外市场发布需 2-3 年时间,目前优先聚焦国内市场。
总体来看,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生态协同及快速迭代能力,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若能持续优化产能与供应链,其销量增长潜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