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 动力电池:双巨头协同
- 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Pro/Max 版提供 101kWh 三元锂电池,并参与电池包(PACK)组装,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和超快充技术。
- 比亚迪弗迪:供应 SU7 标准版的磷酸铁锂 “刀片电池”,采用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体积利用率提升 50%,续航达 700 公里以上。
- 技术亮点:小米自研 “倒置电池布局” 提升安全性,电池包采用 AI 质检和 100% 高精度检测,确保零缺陷交付。
-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与芯片双轮驱动
- 禾赛科技:提供 AT128 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集成 128 个 VCSEL 激光器,探测距离达 200 米,支持全场景辅助驾驶。
- 芯驰科技 + 博世:合作开发车规级芯片,集成博世 CAN 通信 IP 和 GTM 模块,提升座舱与车控系统的稳定性。
- 高通:供应骁龙 8295 芯片,支持智能座舱和数字钥匙功能,算力较前代提升 3 倍。
- 电驱与热管理:本土与国际结合
- 汇川联合动力:提供电机和电控系统,效率达 97%,支持 4.9 秒零百加速。
- 华域三电:供应电动压缩机,采用热泵技术,-10℃环境下续航提升 20%。
- 三花智控:提供电子膨胀阀和冷媒管路,实现精准热管理。
二、生产制造体系
- 自建工厂:北京亦庄超级工厂
- 产能规划: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 2025 年投产后总产能达 30 万辆,采用 “前店后厂” 模式,缩短交付周期。
- 技术创新:
- 9100T 大压铸机:将 72 个零件集成一体,焊点减少 840 个,生产效率提升 10 倍。
- AI 质检:每台压铸件拍摄 28 张 X 光片,结合 X-Eye 系统实现缺陷自动识别。
- 绿色制造:16.2 兆瓦光伏电站年发电 1640 万千瓦时,循环用水比例 50%,实现 “零重金属排放”。
- 代工合作:北汽越野车公司
- 角色定位:负责部分车型的冲压、焊装和总装,缓解初期产能压力。
- 技术协同:共享北汽新能源的三电技术和生产经验,加速量产进程。
三、供应链管理策略
- 风险防控:多元化与本地化
- 供应商多元化:电池、芯片等关键部件采用双供应商策略,降低单一依赖风险(如宁德时代 + 比亚迪、芯驰 + 高通)。
- 区域协同:京津冀本地化率达 22%,带动天津 120 家、河北 220 家企业融入供应链,缩短物流半径。
- 库存与物流优化
- JIT(准时制)生产:通过 AI 预测需求,动态调整库存,减少零部件积压。
- AMR 机器人:在车身车间使用 94 台视觉导航机器人,实现物料运输 100% 自动化。
- 可持续发展
- 碳中和目标:承诺 2040 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35 年 100% 使用可再生电力。
- 绿色供应链:要求供应商通过 RBA(负责任商业联盟)认证,推动材料回收和低碳生产。
四、挑战与未来布局
- 产能爬坡压力:SU7 订单超 10 万辆,一期工厂产能利用率达 160%,需通过双班制和二期扩建缓解交付压力。
- 技术迭代风险:智能驾驶和电池技术快速演进,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如固态电池、城市 NOA)。
- 全球化扩张:计划 2025 年进入欧洲市场,需建立本地化供应链和认证体系。
五、典型案例:小米 SU7 供应链解析
系统 | 供应商 | 技术亮点 |
---|---|---|
动力电池 | 宁德时代 / 比亚迪弗迪 | 800V 高压平台、刀片电池、倒置安全设计 |
智能驾驶 | 禾赛科技 / 芯驰 + 博世 | AT128 激光雷达、车规级芯片、多传感器融合 |
电驱系统 | 汇川联合动力 / 联合电子 | 97% 效率电机、碳化硅模块 |
热管理 | 华域三电 / 三花智控 | 热泵技术、电子膨胀阀 |
车身制造 | 拓普集团 / 本特勒 | 一体化压铸、热成型钢 |
总结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以 “技术协同、风险可控、绿色可持续” 为核心,通过自建工厂与代工结合、双供应商策略、区域化布局等手段,在短时间内构建了覆盖电池、智能驾驶、电驱等关键领域的完整生态。未来,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全球化扩张,小米需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效率,应对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