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代号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03:52:35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根据公开信息和行业动态,小米汽车目前已公布及规划中的车型代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覆盖纯电、增程等不同技术路线,并展现出清晰的产品矩阵布局:

一、已发布及量产车型


1. 小米 SU7(内部代号 MS11)


  • 定位:首款纯电轿跑,对标特斯拉 Model 3、蔚来 ET5。
  • 关键信息
    • 2024 年 3 月正式发布,售价 21.59 万 - 29.99 万元,搭载 800V 高压平台,支持超快充,续航里程 700km 以上。
    • 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两种版本,双电机最大功率达 480kW,零百加速 3.6 秒。
    • 设计上延续小米生态的科技感,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支持高阶智能驾驶。


2. 小米 SU7 Ultra(内部代号 MS11-P)


  • 定位:高性能版车型,对标保时捷 Taycan Turbo S。
  • 关键信息
    • 2025 年 3 月上市,预售价 81.49 万元,搭载三电机系统(前 V6s + 后双 V8s),综合功率 1125kW,最高时速超 300km/h。
    • 采用碳纤维车身、主动式空气悬架等顶级配置,专为赛道性能优化,曾在纽北赛道进行测试。


二、2025 年即将上市车型


1. 小米 SU8(内部代号 MX11)


  • 定位:第二款车型,纯电中大型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 关键信息
    • 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发布,售价 30 万 - 40 万元,基于 SU7 平台扩展,轴距 3000mm,搭载双电机和后轮转向系统。
    • 设计上延续 SU7 的溜背造型,但通过空气动力学优化将风阻系数降至 0.23Cd,续航里程超 700km。


2. 小米 YU7(内部代号未明确,或为 N3)


  • 定位:首款增程式 SUV,主打家庭用户市场。
  • 关键信息
    • 2025 年 6-7 月上市,售价 15 万 - 25 万元,搭载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纯电续航 200km,综合续航 1500km。
    • 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配备三排座椅和魔毯空气悬架,主打 “移动生活空间” 概念。


三、2026 年及以后规划车型


1. 小米 YU9(内部代号昆仑)


  • 定位:旗舰级增程式 SUV,对标问界 M9、理想 L9。
  • 关键信息
    • 预计 2026 年推出,售价 50 万元以上,采用 “鲲鹏” 增程平台,纯电续航 300km,综合续航 1800km。
    • 配备四电机分布式驱动、后轮转向、智能座舱(HyperOS 车机系统)和全域热管理技术,主打 “全场景续航 + 智能生态”。


2. 小米小型车(内部代号未曝光)


  • 定位:入门级纯电车型,瞄准 10 万 - 15 万元市场。
  • 关键信息
    • 预计 2026 年发布,基于小米自研的 “澎湃” 滑板底盘打造,支持换电技术,续航里程 400km 以上。
    • 设计上采用方盒子造型,主打城市通勤场景,计划年销 50 万辆以冲击销量目标。


四、代号体系与战略逻辑


1. 命名规则


  • 字母 + 数字组合
    • SU 系列:纯电轿车(如 SU7、SU8),“S” 代表 Sedan(轿车),“U” 代表 Ultra(高端)。
    • YU 系列:增程式 SUV(如 YU7、YU9),“Y” 代表增程(Range-Y),“U” 代表 Utility(多功能)。

  • 内部代号逻辑
    • MS11:“M” 代表小米(Xiaomi),“S” 代表 Sedan,“11” 为项目序号。
    • MX11:“M” 代表小米,“X” 代表 Cross(跨界),“11” 为项目序号。
    • 昆仑:取自中国神话中的神山,寓意旗舰车型的地位。


2. 技术路线布局


  • 纯电优先:SU7、SU8 等车型搭载 800V 高压平台,强化充电效率和续航能力。
  • 增程补充:YU7、YU9 等车型通过增程式技术解决续航焦虑,覆盖家庭用户和长途场景。
  • 生态协同:所有车型均深度整合小米 HyperOS 系统,支持手机、车机、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

五、争议与挑战


  1. 代号调整:早期规划的 Modena(中型轿车)、Le Mans(第二款车型)等代号已被 MS11、MX11 取代,反映小米在项目推进中的策略调整。
  2. 市场竞争:在增程式领域,小米需直面问界、理想等品牌的竞争,而高端市场对品牌溢价的要求较高。
  3. 产能压力:小米汽车 2025 年销量目标为 30 万辆,需在供应链管理和品控方面持续优化。

总结


小米汽车的代号体系不仅体现了产品定位和技术路线,也揭示了其 “高端树品牌、中端走量、生态协同” 的战略意图。从已发布的 SU7 到规划中的 YU9,小米正通过多车型布局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并依托小米生态的优势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未来,随着代号 “昆仑” 的旗舰车型落地,小米能否在高端市场实现突破,将成为其转型为智能出行科技巨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