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销量与交付量:13.69 万辆的突破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于 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市,4 月启动交付,全年累计交付量达13.69 万辆,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 10 万辆目标。这一成绩的达成得益于以下关键节点:
- 产能爬坡:工厂通过双班制生产和产线优化,月交付量从 4 月的 7058 辆逐步攀升至 12 月的 2.58 万辆,第四季度月均交付量超 2 万辆。
- 订单转化:上市 24 小时订单突破 8.89 万辆,全年累计订单量达 24.8 万辆,但受限于一期工厂 15 万辆的年产能,实际交付量为订单量的 55%。
- 市场定位:SU7 以 21.59 万 - 29.99 万元的定价切入中高端纯电轿车市场,与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车型形成竞争,在 20 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约 1.2%。
二、财务表现:营收 321 亿元与单车亏损 4.53 万元
尽管销量亮眼,小米汽车 2024 年仍处于投入期:
- 收入与成本: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年营收 321 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 8.8%,毛利率为 18.5%,第四季度提升至 20.4%。但由于研发投入、工厂建设等支出,经调整净亏损达 62 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约 4.53 万元。
- 现金流压力:为支持产能扩张,小米在 2024 年投资 26 亿元建设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中竣工后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
三、市场竞争与行业地位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渗透率达 47.6%,小米作为新进入者表现可圈可点:
- 销量排名:在乘联会统计的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中,小米以 13.69 万辆位列第 12 位,落后于比亚迪(302 万辆)、特斯拉(181 万辆)等头部企业,但高于小鹏(36.7 万辆)、蔚来(31.1 万辆)等新势力。
- 产品竞争力:SU7 凭借 700 公里 CLTC 续航、8295 座舱芯片、Xiaomi Pilot 智驾系统等配置,在 20 万元级市场中性价比突出。其用户群体以年轻家庭为主,80 后、90 后占比超 70%。
- 供应链挑战:尽管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如宁德时代电池、地平线芯片)的国产化,但车规级碳化硅器件、高端传感器等仍依赖进口,2024 年芯片短缺问题导致部分订单交付延迟。
总结与展望
小米汽车 2024 年的销量表现超出行业预期,验证了其 “高性价比 + 生态协同” 的策略有效性。2025 年,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 SU7 Ultra(52.99 万元)等新车型上市,小米计划冲击 35 万辆交付目标。然而,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等巨头的持续降价和技术迭代,小米需在智能驾驶、供应链自主化等领域加速突破,以实现从 “销量增长” 到 “盈利可持续” 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