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新车外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8 02:49:46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SU7及其高性能版本SU7 Ultra的外观设计,展现了科技与运动的深度融合,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小米 SU7:优雅与性能的平衡


1. 整体风格:低趴轿跑姿态


  • 车身比例:车长 4997mm,轴距 3000mm,宽高比 1.36:1,营造出修长流畅的视觉效果。低重心设计(风阻系数 0.195Cd),配合 28 度前风挡和 17 度大溜背,既降低风阻又强化运动感。
  • 空气动力学:全车 17 个风口、8 组风道,搭配鹅卵石水滴后视镜、主动进气格栅和可升降尾翼,进一步优化气流。

2. 前脸:未来感与辨识度


  • 封闭式格栅:简洁的无中网设计,搭配 175° 涟漪曲面引擎盖,塑造肌肉感前轮包。
  • 灯组设计:水滴形矩阵式大灯内置 4 透镜、13 像素 ADB 自适应光源,支持智能远光调节;日间行车灯采用 “四眼浴霸” 布局,兼具科技感与辨识度。
  • 品牌标识:前脸中央的 “MI” 车标采用银灰色超椭圆设计,Max 版车型在车顶配备激光雷达,强化智能驾驶属性。

3. 侧面:流线与细节


  • 溜背造型:从 A 柱到车尾的流畅曲线,搭配无框车门和半隐藏式门把手,兼顾美观与实用性。
  • 轮毂与刹车:提供 19-21 英寸轮毂选择,包括花瓣式、梅花式等造型,高配车型配备黄色 Brembo 刹车卡钳和打孔刹车盘。
  • 摄像头布局:外后视镜下方和前翼子板集成摄像头,支持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4. 尾部:动感与张力


  • 光环尾灯:360 颗超红光 LED 组成渐层式光带,夜间点亮后形成 “土星环” 视觉效果,动态灯效极具辨识度。
  • 电动尾翼:可 4 档调节角度(最大 25 度),提供 130 公斤下压力,提升高速稳定性。
  • 标识设计:尾部采用 “xiaomi” 拼音标识,左下角标注 “北京小米”,强调品牌归属。

5. 颜色与材质


  • 车漆选择:提供海湾蓝、橄榄绿、雅灰、璀璨洋红(15 周年限定色,选装价 9000 元)等 10 种配色,满足个性化需求。
  • 内饰搭配:Nappa 真皮座椅、碳纤维饰板,5 种内饰配色(如银河灰、暮光红)与外观形成呼应。

二、小米 SU7 Ultra:赛道基因的极致演绎


1. 外观升级:碳纤维与空气动力学


  • 碳纤维套件:全车 24 处采用碳纤维材质(如前唇、侧裙、尾翼),减重超 599kg,整备质量仅 1900kg,同时提升下压力至 2145kg。
  • 赛道化设计:固定式碳纤维尾翼(翼展 1560mm)、前铲、扩散器,搭配闪电黄车漆和赛道拉花,强化战斗气息。
  • 黑化处理:车标、大灯、尾部标识均黑化,凸显性能属性。

2. 细节优化


  • 轮毂与刹车:21 英寸黑色轮毂搭配倍耐力 P ZERO 轮胎(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和 Akebono 六活塞卡钳,制动力提升 30%。
  • 激光雷达:车顶保留激光雷达,前翼子板摄像头上方加入 “U” 标识,区分普通版。

3. 配色与材质


  • 专属配色:新增闪电黄、太空银、鹦鹉绿等 5 种配色,其中鹦鹉绿实车质感豪华,碳纤维部件需人工维护。
  • 内饰材质:Alcantara 座椅、碳纤维内饰饰板,副驾配备女王零重力座椅。

三、用户评价与竞品对比


1. 市场反馈


  • 正面评价:外观设计获多数用户认可,海湾蓝、璀璨洋红等配色被赞 “高级”,无框车门和电动尾翼提升档次感。
  • 争议点:部分用户认为后排头部空间局促(溜背设计所致),碳纤维前铲易刮蹭,洗车需人工操作。

2. 竞品对比


  • 智界 S7:风格更均衡,前脸獠牙式导流槽和星轨灯组偏科技感;小米 SU7 则以更低风阻(0.195Cd vs 0.203Cd)和更运动的溜背造型胜出。
  • 特斯拉 Model S:SU7 轴距更长(3000mm vs 2960mm),后排腿部空间更优,但 Model S 的极简设计仍受部分用户青睐。

四、总结:科技与美学的融合


小米 SU7 系列的外观设计以 “符合直觉” 为理念,通过低趴车身、流线造型、碳纤维套件等元素,将科技感与运动性完美结合。SU7 Ultra 进一步强化赛道属性,成为性能与颜值的双重标杆。尽管存在后排空间和维护成本等争议,但整体设计仍获得市场高度认可,为小米汽车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