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 28 日,小米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22.95 万辆,其中核心车型小米 SU7 的表现尤为亮眼。以下是基于权威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销量构成与增长趋势
- 2024 年交付量
小米 SU7 于 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市,4 月 3 日启动交付。根据小米集团财报及官方公告,2024 年全年累计交付量为13.69 万辆,占同期新势力品牌总销量的约 12%。这一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表现优异,尤其是在上市仅 9 个月的情况下实现了单月交付量从 0 到 2.5 万辆的突破。
- 2025 年高速增长
进入 2025 年后,小米汽车产能大幅提升,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 1-3 月累计交付 7.59 万辆,其中 3 月单月交付 2.92 万辆,环比增长 23.25%,稳居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榜首。
- 4 月前 20 天交付 1.67 万辆,累计交付量达到22.95 万辆,平均周交付量稳定在 7000 辆以上。
若按此速度推算,2025 年全年交付量有望突破35 万辆,远超官方最初设定的 30 万辆目标。
二、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细分市场统治力
小米 SU7 在中大型轿车市场的表现堪称 “断层领先”:
- 2025 年一季度销量 7.59 万辆,占该细分市场总销量的 26.3%,超过奥迪 A6L、奔驰 E 级等传统豪华车型。
- 3 月单月销量 2.92 万辆,超越特斯拉 Model Y(2.68 万辆)和 Model 3(1.88 万辆),成为新势力品牌中首个月销破 3 万的车型。
- 订单与产能的矛盾
尽管交付量快速增长,小米汽车仍面临严重的订单积压:
- 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未交付订单量超过18 万辆,标准版等车时间仍长达 43-46 周。
- 产能瓶颈主要源于供应链优化和工厂扩建周期,小米正在北京、武汉等地加速新工厂建设,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月产能将突破5 万辆。
三、产品与技术驱动因素
- 高性价比策略
小米 SU7 标准版起售价 21.59 万元,搭载 700 公里 CLTC 续航、8295 座舱芯片及 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在同价位车型中具备显著配置优势。2025 年 2 月推出的 SU7 Ultra(52.99 万元)则进一步拓展高端市场,单周交付量已达 400-500 辆。
- 生态协同效应
小米汽车与小米生态链产品的深度整合(如手机无感解锁、跨设备互联)吸引了大量米粉用户。数据显示,约 65% 的小米 SU7 车主为小米手机用户,其中 30% 为首次购车。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对新势力格局的重塑
小米汽车的崛起打破了 “蔚小理” 的传统格局:
- 2025 年 3 月,小米以 2.92 万辆的交付量超越蔚来(1.32 万辆)、小鹏(2.79 万辆),跻身新势力前三。
- 其 “爆款单品” 策略(仅靠 SU7 一款车型)与理想的 “多车型矩阵” 形成差异化竞争,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范式。
- 国际化布局
尽管当前重心在国内市场,小米汽车已启动海外战略。据高管透露,小米 YU7(首款 SUV)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并同步推进欧洲、东南亚市场的准入认证。
五、数据说明与风险提示
- 统计口径差异
部分第三方机构(如乘联会)的 “销量” 数据包含上险量,而小米官方公布的 “交付量” 更接近实际用户提车数。例如,2025 年 1-3 月乘联会统计的小米 SU7 销量为 7.59 万辆,与官方交付量一致。
- 市场风险
- 价格战压力:特斯拉 Model Y 改款后价格下探至 24.99 万元,可能挤压小米 SU7 的市场空间。
- 供应链波动:全球芯片短缺和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影响产能释放。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 28 日,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2.95 万辆,其中小米 SU7 贡献了全部销量。凭借高性价比、生态协同和产能爬坡,小米正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变量。若能在 2025 年下半年解决订单积压问题,其全年交付量有望冲击40 万辆,进一步改写行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