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目前尚未正式推出混动 SUV 车型,但根据多方信息显示,其首款增程式混动 SUV 已进入研发阶段,内部代号 “昆仑”,预计 2026 年上市。以下是结合现有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车型定位与核心参数
1. 车型定位
- 市场对标:直接对标理想 L9、问界 M9 等中大型增程 SUV,主打家庭用户市场,提供三排六座布局。
- 设计风格:采用方正造型,注重空间实用性,车顶配备激光雷达,暗示高阶智驾能力。
- 尺寸参数:车长或突破 5 米,轴距超 3 米,后备箱容积优于同级车型。
2. 动力系统
- 增程技术:搭载 1.5T 增程器与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预计达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支持直流快充。
- 底盘配置:配备后轮转向技术,提升操控灵活性,配合博世 IPB 2.0 智能制动系统,兼顾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智能科技与生态协同
1. 智能驾驶
- 硬件配置:车顶激光雷达 + 毫米波雷达 + 高清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支持城市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
- 软件算法:搭载小米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依托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实现长窗口推理与快速迭代。
2. 智能座舱
- 车机系统:HyperOS 车机系统,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支持多屏交互、语音助手、车家互联等功能,可联动小米智能家居设备。
- 座舱设计:第二排独立座椅、第三排垂直 D 柱优化头部空间,营造舒适的家庭出行环境。
三、价格策略与竞品对比
1. 价格区间
- 预计售价:起售价可能在 30-35 万元,比理想 L9(40.98 万起)、问界 M9(50 万级)低 10-15 万元,主打高性价比。
- 成本控制:通过供应链整合(如宁德时代电池、博世制动系统)与自研技术(电机、压铸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2. 竞品优势
- 续航能力:纯电续航 400 公里(CLTC)优于问界 M9(275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接近理想 L9(1315 公里)。
- 智能化水平:激光雷达 + 8295 芯片的组合在同级中具备竞争力,HyperOS 生态协同能力突出。
四、供应链与产能规划
1.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高能量密度)与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高性价比)双路线并行。
- 增程器:1.5T 发动机可能与东风汽车合作代工,或采用自研技术。
2. 产能布局
- 工厂扩建:北京亦庄工厂二期 2026 年完工后,产能将提升至 60 万辆 / 年,为新车交付提供保障。
五、政策与市场环境
1. 补贴政策
- 全国性政策:2024-2025 年插电式混动(含增程式)免征购置税,2026-2027 年减半征收,单车免税额最高 3 万元。
- 地方性政策:以天津、北京为例,置换增程式混动车型可享受最高 1.5 万元补贴。
2. 市场趋势
- 增程需求增长:2024 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120%,家庭用户对长续航、低焦虑的需求推动市场扩张。
- 竞争格局:理想、问界等品牌已占据先发优势,小米需通过品牌流量与性价比策略突围。
六、潜在挑战与展望
1. 技术验证
- 增程器可靠性:小米首次涉足增程领域,需验证发动机与电机的协同效率及长期耐久性。
- 智驾落地难度:城市 NOA 功能对算法和数据积累要求高,需加快技术迭代。
2. 市场预期
- 销量目标:参考小米 SU7 的爆款表现,昆仑若定价合理,年销量有望突破 10 万辆,成为小米汽车的第二增长曲线。
- 品牌转型:从纯电到增程的战略调整,可能影响部分科技爱好者的品牌认知。
总结
小米增程 SUV “昆仑” 是其布局家庭市场的关键产品,凭借大空间、长续航、高智能化与高性价比,有望在 30-40 万元价格带与理想、问界形成竞争。尽管面临技术验证与市场竞争的挑战,但依托小米生态协同与供应链整合能力,这款车型仍具备成为爆款的潜力。建议关注 2025 年下半年的官方信息披露,以及 2026 年上市后的市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