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小米 YU7 的核心信息
- 定位与设计
- 中大型纯电 SUV,车身尺寸为 4999/1996/1600mm,轴距达 3000mm,接近蔚来 ES6 和特斯拉 Model Y 的水平,主打大五座空间。
- 外观延续小米 SU7 的科技感,配备激光雷达(部分版本),支持高阶智驾功能,内饰预计搭载悬浮式中控屏和高通骁龙 8295 芯片。
- 动力与续航
- 提供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 235kW)和双电机四驱(前后电机分别为 220kW 和 288kW)两种版本,零百加速预计在 5 秒内。
- 电池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和磷酸铁锂方案,续航里程预计在 500-650km 之间,支持 800V 高压快充。
- 售价与竞争
- 预计售价30-40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6 等热门车型,目标成为小米汽车的 “走量车型”。
- 生产与交付
- 小米 YU7 将在北京第二工厂生产,该工厂已完成总装、电池、车身等车间建设,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产能规划 15 万辆 / 年。
- 目前 YU7 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主要用于展车和测试,不会影响 SU7 的交付进度。
二、小米 SUV 的后续规划
- 增程 SUV “昆仑”(2026 年)
- 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 预计 2026 年推出,定位更大尺寸(疑似三排座椅),采用方盒子造型,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起售价或下探至 15 万元,主打家庭用户和长途场景。
- 该车型可能由武汉东风汽车代工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 性能版与生态布局
- 小米 SU7 Ultra(高性能轿车)已在 2025 年 3 月上市,而 SUV 产品线未来可能扩展至轿跑版(如 MX11)或混动车型,形成 “轿车 + SUV + 增程” 的完整矩阵。
- 小米正加速充电网络建设,已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接入超 2.9 万个充电桩,并计划 2025 年研发投入超 300 亿元,重点突破智驾、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
三、风险与挑战
- 智驾安全争议
-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因 L2 级辅助驾驶夜间失效导致事故,引发舆论关注。YU7 搭载的智驾系统能否通过严苛测试,将影响市场信心。
- 产能与供应链压力
- 小米汽车 2025 年销量目标为 30 万辆,需在短时间内提升产能。第二工厂的投产进度、电池供应稳定性(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是关键。
- 市场竞争加剧
- 2025 年新能源 SUV 市场将迎来特斯拉 Model Y 改款、华为智选车、比亚迪海狮 07 等竞品,小米需在品牌认知度和渠道覆盖(现有 200 家门店)上加速突破。
四、如何获取最新信息
- 官方渠道:关注小米汽车官网、雷军微博及小米汽车 App,重大发布前通常会有预热活动(如 2025 年 3 月雷军带 YU7 亮相武汉大学拍摄宣发物料)。
- 行业展会:上海车展、北京车展等大型展会是小米发布新车的重要平台,YU7 曾计划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亮相,但最终未参展。
- 媒体跟踪:汽车之家、CNMO 科技等权威媒体会持续报道小米汽车动态,可订阅相关栏目获取实时更新。
小米 YU7 的上市标志着小米汽车从 “轿车单品突破” 转向 “SUV 市场扩张”,若能在智驾安全、产能交付和价格竞争力上表现出色,有望成为 2025 年新能源 SUV 市场的黑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