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首款 SUV 车型为小米 YU7(中文命名 “小米御 7”),而 “小米 SUV7” 可能是用户对车型名称的误写。以下是关于小米 YU7 的详细信息,以及其与小米首款轿车 SU7 的对比分析:
一、小米 YU7(小米御 7):首款 SUV 车型
1. 核心参数与配置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轴距 3000mm,车宽 1996mm,主打运动属性与科技感。
- 动力系统:
- 单电机版:后驱布局,最大功率 130kW,CLTC 续航约 700km。
- 双电机版:四驱布局,综合功率 691 马力,零百加速 4.5 秒,CLTC 续航超 800km。
- 电池与充电:搭载磷酸铁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快充可补能 500km。
- 智能驾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搭载小米自研的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支持城市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
- 内饰与科技:
- 56 英寸 HUD、高通骁龙 8295 芯片、25 扬声器音响系统。
- 支持手机 - 车机 - 智能家居无缝联动,通过 HyperOS 实现生态互联。
2. 价格与上市时间
- 预计售价:起售价 23.59 万 - 24.59 万元,高配版或达 30 万元以上。
- 上市计划: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用于展车和测试。
3. 市场竞争
- 直接竞品:特斯拉 Model Y(起售价 24.99 万)、智己 LS6、阿维塔 07、小鹏 G9 等。
- 差异化优势:
- 性价比:相比 Model Y,YU7 预计价格更低,且标配激光雷达。
- 生态整合:深度融入小米智能家居生态,支持远程控制家电、车内健康监测等场景化服务。
- 续航与充电:800V 高压平台充电效率优于特斯拉超充 15%。
4. 用户关注点
- 价格敏感:900 多名潜在买家接受 24 万左右定价,超过 25 万可能影响销量。
- 空间表现:车宽近 2 米,轴距 3 米,后排腿部空间优于 Model Y,但头部空间因溜背设计可能受限。
- 智能驾驶:需验证是否匹敌特斯拉 FSD 或鸿蒙智驾系统,目前测试反馈显示高速领航和泊车功能稳定。
二、小米 SU7:首款轿车车型
若用户误将 SU7 称为 “SUV7”,以下是 SU7 的关键信息:
- 定位:C 级纯电轿车,CLTC 续航 700-800km,起售价 21.59 万元。
- 性能:双电机四驱版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搭载 800V 高压平台。
- 市场表现:2024 年累计交付 13.72 万辆,2025 年 1 月销量 2.3 万辆,在 C 级车市场份额达 8.13%,超越比亚迪汉 EV 和特斯拉 Model 3。
- 用户评价:
- 优点:外观设计、动力性能、智能驾驶(城市 NOA)、生态互联。
- 缺点:高速续航偏差(实际续航约 CLTC 的 8 折)、后排头部空间局促、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待提升。
三、小米汽车战略布局
- 生态整合:通过 HyperOS 实现 “人 - 车 - 家” 无缝协同,例如车内语音控制家中空调、充电桩自动预约等。
- 技术研发:2024 年研发投入超 130 亿元,专利授权超 1000 项,自研 V8s 电机转速全球最高(27200rpm)。
- 产能与全球化:北京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泰国、墨西哥工厂建设中,2026 年海外产能占比将达 30%。
四、总结与建议
- 关注 YU7 的用户:若追求高性价比、长续航和生态联动,可等待 6-7 月上市;若注重品牌溢价和成熟智驾系统,特斯拉 Model Y 仍是标杆。
- 关注 SU7 的用户:适合预算 20-30 万元、追求性能与科技感的年轻群体,但需接受续航虚标和后排空间不足的问题。
- 长期观察点:小米汽车的供应链稳定性、OTA 升级能力,以及 SUV 市场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