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信息,小米首款 SUV 车型YU7(中文命名为 “小米御 7”)的设计确实引发了与法拉利 Purosangue 的对比讨论。从已曝光的官方图片、工信部申报信息及媒体分析来看,两者在多个设计维度存在显著相似性,但小米官方将其定义为 “对经典设计的再创造”。
一、设计对比:形似与神似的争议
- 车身姿态与比例
YU7 的车身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与法拉利 Purosangue(4973×2028×1589mm)高度接近,长宽高仅相差 20-40mm。两者均采用长车头、低趴轿跑式设计,前悬占比突出,营造出运动化的视觉重心。这种比例设计在传统 SUV 中较为罕见,更接近超跑风格,例如法拉利 Purosangue 为容纳 V12 发动机采用长车头,而小米 YU7 则通过长前备厢实现类似效果。
- 空气动力学设计
- 空气桥(Aerobridge):YU7 前机盖靠近 A 柱的开孔与大灯上半部分镂空设计连通,形成导流风道,减少正面风阻并增加下压力。这一设计在法拉利 Purosangue 上同样存在,是超跑常见的空气动力学解决方案。
- 双轮眉与侧裙收腰:两车均采用双轮眉设计,后轮拱外扩明显,侧裙通过内凹线条强化立体感,避免车身臃肿。这种设计语言在视觉上增强了肌肉感,同时优化了气流走向。
- 隐藏式门把手:YU7 的全隐藏式门把手采用内翻式机械结构(专利号 202330807610.2),与法拉利 Purosangue 的门把手开启方式相似,但小米通过专利规避了直接模仿的争议。
- 细节元素呼应
- 灯组设计:YU7 的 “十” 字型头灯与法拉利 Purosangue 的一字型日行灯均采用贯穿式灯带,尾部的环形尾灯虽保留小米家族 “土星环” 元素,但立体感和扩散器造型更接近法拉利的运动化风格。
- 轮毂与刹车卡钳:YU7 提供 21 英寸轮毂可选,搭配黄色 Brembo 卡钳,与法拉利 Purosangue 的轮毂样式及高性能制动系统形成视觉呼应。
二、官方回应与设计策略
- 灵感来源的模糊表述
小米官方称 YU7 的设计灵感源于 “对经典设计的再创造”,并未直接承认借鉴法拉利。这种表述既避免了法律风险,又利用争议性话题提升关注度。参考小米 SU7 此前的设计策略(对标保时捷 Taycan),其通过 “致敬经典 + 本土化创新” 的方式快速建立市场认知。
- 专利布局与合规性
小米为 YU7 申请了多项设计专利,例如对开门结构(专利号 202410035623.1)和隐藏式门把手,这些设计虽与法拉利相似,但通过技术细节调整(如内翻式机械结构)规避了侵权风险。此外,法拉利 Purosangue 的外观专利尚未在中国注册,进一步降低了法律纠纷的可能性。
- 市场定位的差异化
尽管设计风格接近,但 YU7 的定价(预计 23.59 万元起)和配置(续航 820 公里、双电机 691 马力)明显偏向高性价比智能电动 SUV,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而非法拉利的豪华超跑市场。这种 “高端设计 + 平民价格” 的策略,旨在吸引年轻用户群体。
三、行业争议与用户反馈
- 舆论两极分化
部分网友认为 YU7 “完美复刻了法拉利的神韵”,尤其是空气桥和尾部扩散器设计,甚至称其为 “米法拉利”。但也有观点批评小米 “缺乏原创性”,认为其设计过度依赖对豪车的模仿。
- 技术落地的挑战
尽管设计激进,YU7 的实际性能仍需验证。例如,其风阻系数为 0.26Cd,虽优于多数 SUV,但略高于 SU7 的 0.195Cd,可能影响续航表现。此外,全隐藏式门把手的用户体验(如冬季结冰问题)尚未经过大规模验证。
- 产能与交付压力
小米汽车目前面临 SU7 订单积压(超 18 万辆未交付)和 YU7 量产准备的双重压力。若 YU7 延续 SU7 的爆款趋势,其设计争议可能被产能问题掩盖,但也可能因交付延迟加剧用户不满。
四、总结:设计借鉴与市场策略的平衡
小米 YU7 的设计确实在多个维度与法拉利 Purosangue 存在相似性,尤其是空气动力学元素和运动化比例。然而,这种 “借鉴” 并非简单的复制:
- 技术层面:通过专利创新(如内翻式门把手)和配置调整(如激光雷达、大电池),YU7 实现了设计语言的本土化转化。
- 市场层面:以 “超跑设计 + 亲民价格” 切入市场,既满足用户对豪华感的追求,又通过性价比降低消费门槛。
- 风险层面:需警惕过度依赖模仿可能导致的品牌形象固化,以及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
对于消费者而言,YU7 的最终价值取决于其实际驾驶体验、智能配置和长期可靠性,而非单纯的设计争议。若小米能在这些方面兑现承诺,这款车有望成为 2025 年新能源市场的又一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