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参数与配置
- 外观设计
- 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车身尺寸接近特斯拉 Model Y,但轴距更长,车内空间更宽敞。
- 设计语言:延续小米 SU7 的 “流体雕塑” 风格,前脸采用米字型 LED 大灯组,搭配 “X” 交叉状日间行车灯,辨识度极高;尾部配备环形贯穿式尾灯,支持动态灯语交互功能。
- 细节:全隐藏式门把手、蚌壳式前机舱盖、可升降主动尾翼,以及五辐尾翼,以及五辐式轮毂(可选装封闭式低风阻轮毂),风阻系数预计低于 0.25Cd。
- 动力与续航
- 驱动系统: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最高时速 240km/h,搭载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 820km。
- 双电机四驱版: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220kW 和 288kW,综合功率 508kW(约 691 马力),最高时速 253km/h,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 760km。
- 充电技术: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5 分钟可补充 200 公里续航(双电机版),匹配小米超充桩实现 “充电一杯咖啡,续航 300 公里”。
- 驱动系统: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
- 智能驾驶
- 硬件配置:搭载小米自研的X-Pilot 4.0 系统,配备 31 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 4 颗 128 线激光雷达、8 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12 颗超声波雷达,算力达 1024TOPS(双 Orin-X 芯片)。
- 功能覆盖:支持城市 NOA(全国 45 个城市)、无保护路口通行、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夜间场景感知距离提升至 300 米,紧急制动响应时间缩短至 0.8 秒。
- 智能座舱
- 交互系统:搭载小米 HyperOS 车机系统,支持全场景语音控制、手势操作、手机互联(跨设备剪切板、智能家居联动),并配备 15.6 英寸可旋转中控屏和 AR-HUD 增强现实导航。
- 舒适性配置:
- 座椅:主驾配备电动腿托,副驾支持零重力模式;后排座椅纯平地台,标配航空头枕。
- 音响:25 扬声器豪华音响系统(含超重低音和天空扬声器),支持杜比全景声。
- 其他:车载智能冰箱(4.6L)、四区自动空调、PM2.5 过滤装置。
二、价格与竞品对标
- 预计售价:30-40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26.39-36.39 万元)、小鹏 G9(26.39-46.99 万元)等车型。
- 市场定位:主打 “高性能 + 高性价比”,通过小米生态链优势降低成本,例如采用自研碳化硅电机和 800V 平台,提升能效比。
三、生产与交付计划
- 生产进度:YU7 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主要用于展车和测试,第二工厂(北京亦庄)将负责量产,预计 2025 年 Q2 开始爬坡,确保“上市即交付”。
- 供应链:电池由宁德时代(三元锂)和弗迪(磷酸铁锂)供应;电机由苏州汇川提供;智能驾驶硬件与禾赛科技、Mobileye 合作。
四、技术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阿尔特合作:阿尔特主导 YU7 的平台开发,包括 800V 碳化硅架构、热管理系统优化,双方联合申请 17 项专利,加速 “人车家全生态” 落地。
- 生态整合:YU7 可与小米手机、手环、智能家居无缝联动,例如通过手机 NFC 解锁车辆、语音控制家中空调、自动同步日程等。
五、潜在挑战与市场预期
- 竞争压力:2025 年新能源 SUV 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唐 EV、蔚来 ES6 等车型均将推出改款,YU7 需在品牌认知度和售后服务上持续发力。
- 产能与交付:小米汽车 2024 年交付量超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 30 万辆,YU7 的产能爬坡将直接影响销量目标达成。
- 用户反馈:SU7 的智能驾驶安全争议(如夜间障碍物识别不足)可能影响 YU7 的市场接受度,需通过 OTA 升级和透明化测试数据重建信任。
总结
小米 YU7 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承载着 “高端化 + 规模化” 的双重使命。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小米生态整合能力(如 HyperOS 系统)、性能与续航平衡(双电机 691 马力 + 820km 续航),以及价格优势(预计 30-40 万元)。若能在智能驾驶可靠性、产能交付和售后服务上持续优化,YU7 有望成为中大型纯电 SUV 市场的 “搅局者”。
